乡愁·乡贤·乡风——广西首个乡贤文化基地走访见闻

24.11.2015  15:23

  新华网南宁11月24日电(记者徐海涛、汪军)在不少乡村,外出务工潮正在让“老家”印象变得模糊,青壮年的离乡尤其是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使得传统村落“后继无人”,绿水青山难掩乡村文化的式微。为留住“乡愁”,今年年初,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成立广西首个乡贤文化基地,通过开展乡贤模范评选等活动,让乡贤代表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记者近来走访该县部分乡村,感知了当地浓厚的乡贤文化氛围,听闻了悄然萌发的乡风文明声息。

  乡愁:青壮年外出之后的“老村庄

  金秋时节,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人流如织。“很多都是从城里过来的游客,来探访古庄园,体验乡村生活。”66岁的村民刘钿生说。

  下莲塘村是武宣县的一个“老村”,被列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有传统民居、乡土文化街和闻名遐迩的百年庄园,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红火。

  此前毫无生意经验的刘钿生用自家的小楼房经营起了农家乐,聘请15名同村人一起经营,成了有名的“刘老板”。中午时分,记者走进刘钿生的农家乐看到,用餐的游客人头攒动。

  “村里热热闹闹,但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不愿回到村里,留下的绝大部分是中老年和妇女。”虽然生意红火,但刘钿生内心总是有些遗憾和担忧:没有年轻人,老村真就成了“老村”。

  在武宣县通挽镇江龙村,乡村旅游同样让古朴的村庄多了几分活力。村民种植的圣女果、哈密瓜、火龙果等水果四季飘香,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记者走访发现,从事乡村旅游行业的主力军同样并非青壮年。

  江龙村横山屯党支部书记韦伦色告诉记者,在家的都上了年纪,下地做工的有不少是妇女,年轻人不愿意回老家,读书有了出息的更是不愿回来。

  “要留得住‘乡愁’,农村不能没有人才。”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周可达说,人口的转移和流动给乡村建设带来很大影响,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呼唤乡村文化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