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大转移——抗战时期广西图书馆古籍保护纪实

28.07.2015  11:30

图书大转移

——抗战时期广西图书馆古籍保护纪实

中山公园内的广西省立第二图书馆。

广西省立第二图书馆阅览室。

兰  旻    黄  艳

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1939年、1944年南宁两度沦陷,广西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不得不中断。图书馆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将图书馆所藏古籍和其他重要书籍及时转移,并在百色继续提供社会服务,留下了一段令人感念的历史……

第一次转移

不避险阻  间关绕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是西南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军事物资经过广西桂越公路从中越边境的镇南关(今友谊关)进入,经过邕龙公路(南宁到龙州的公路)或者左江水运到达交通枢纽南宁,然后经过邕柳公路到柳州,从柳州再经过湘桂铁路运到湖南,进入中国内陆。根据战后分析,当时日军侵略广西的军事目的,一是轰炸广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是轰炸广西境内的飞机场和军营等军事目标;三是封锁战争补给。南宁作为广西临海中心城市因显著的战略位置成为重点袭击的对象。

1939年11月15日,日军闪电般出现在钦州湾,攻陷防城,直逼南宁,形势严峻。随后,日军分两路向南宁冲击,先头部队于22日晚到达南宁城下。此时,南宁城中一片混乱,人心惶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市民全部涌出城市,沿右江向百色方向撤退,船只、车辆非常紧张。

广西图书馆藏书第一次撤退到百色,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进行的。时任馆长黄立生临危不惧,带领7名馆员,想方设法动用私人关系,抢租民船,将广西图书馆的珍贵图书文献搬运到邕江旁,装船启运,沿邕江逆流而上,经右江到百色。

当时转移书籍达7万多册,一行7人于战乱时期带着这样庞大的物品,乘几艘民船去百色这个商品集散地,非常容易成为觊觎的对象。安全是黄立生非常忧心的问题:不仅操心行船安全,也担心江上行船时间太长容易成为土匪或是难民的目标,甚至成为日机袭击的对象。他要求馆员随时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并安排馆员日夜轮流值守,以防意外发生。

图书终于安全到达百色城。由于战争阻断了部分地区物资运输,加上人口密集,百色物价飞涨,经费捉襟见肘,保护藏书的馆员为生计焦心操劳。

黄立生曾如是描述当时的情景:

“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寇肆凶,飞机迭至。学校迁散,居民凄惶。本馆此时,虽力持镇定,照常开馆。而阅者寥寥,业务几形停顿。不久,南宁沦陷。时因变其仓猝纷乱凄怆,不可名状。全体动员,尽力抢救馆内物资,除遗失一部分书报杂志外,所有图籍,幸悉保存。沦陷期间,交通梗阻,本馆为欲稍尽职责,不辞艰辛,不避险阻,间关绕道,由桂北购运中等学校各种教科书二万余册,至桂西一带,轮借予各校,救济书荒,莘莘学子,咸称便利。

由此可见该馆在战时仍坚持为民众提供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