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夏城村:陶渊明后裔,十多年致力打造“世外桃源”

07.07.2015  14:56

      山不清,水不秀,不算生态村;
      山清水秀,鸟虫不长,鱼虾不生,不算生态村;
      别墅成林,水泥遍地,稻菜不种,草木不长,不算生态村;
      生态良好,村容不整,村貌不扬,不算文明村;
      村容豪华,生态良好,村民无礼,村风不良,不算生态文明村。
      ——— 夏城村《五不算》歌谣

      桂林市平乐县张家镇老鸦村委夏城全村400多人口,全部为陶姓人家。据考证,系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后裔。10多年来,为了改变村里的面貌,村民们积极地进行规划和建设,经历过失败,也感受过成功。如今在生态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形势下,村民们迎头而上,按照自己的标准积极打造着美好家园。

      印象:得天独厚美夏城

      驱车从国道323线平乐县张家镇老鸦村委夏城路口向南而行,一条4.5米宽的水泥路蜿蜒穿过田园、山坡、果园,七八分钟后,便来到一条河边。河不大,流水潺潺,一座小桥横亘在河面上。走在桥中间,只见桥东是一道幽深峡谷,两岸青山,树木葱郁。桥下是一道拦河坝,河水越过河坝,浪花飞溅,湍急地流向下游。河的下游,河面相对宽阔,河水冲积而成的沙洲芳草萋萋,偶有水鸟嬉戏飞翔;河堤上绿竹青翠,环绕着果园田园。据当地人介绍,这段河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秀溪”,从同安镇方向流出,绕过村庄,向西而去,流入榕津河。古时河水丰盈,清澈见底,鱼丰虾盛,曾是源头、同安等地水上交通要道,这大概是“秀溪”的由来了。

      过了河,便到了夏城自然村。村前是一片美丽田园。正值盛夏,禾苗如茵,荷叶碧绿。一抹斜阳透过云层,照射在农舍田园上,引来了阵阵蛙声虫鸣。

      田园外,另一条小溪涓涓细流由南向北环绕着村庄。

      据了解,夏城是平乐县张家镇老鸦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张家与同安两镇交界的群山深处,距县城30公里,距国道323线1.5公里。三面环山,北面临水,使这里形成了自然封闭式的地理环境和近乎原始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这个“近国道于咫尺,远喧嚣于千里”的幽静家园;青山绿水中的古村落、古民居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勾画出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美丽仙境。

      见证:生态建设如火如荼

      走进夏城,处处可见到村民“生态村”建设的热情。道路、池塘、河堤、房前屋后新种上的“兰花楹”已经长出嫩叶;村前鱼塘四周是一个很有农家味的花圃,竹片做成的篱笆墙整洁而简约,花圃里的牵牛花、“一串红”正在盛开。鱼塘边一座古色古香的休闲凉亭尚未完工,却已经与旁边的古民居浑然一体;晒场上一个广场舞场已经铺设完毕。一条新建的环村路从晒场蜿蜒通向村前的一片柚子林。

      村前有一条小溪,数十名村民正在建设一个水坝。水坝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村民们正在对其附属工程进行完善。队长陶友新拿出一张设计图对记者说,这个水坝不是一般的水坝,它既有灌溉防洪功能,又有通行功能,还有生态和景观功能。它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生态和景观方面,水坝坡面平缓,有防洪管道,平时水从坝面流出,有利于下游的鱼虾逆水迁移至坝库;水坝一旁建设一部水车,作为农耕文化的展示,供游客参观和摄影。水车平时灌溉田园,不灌溉时将水吸回坝塘,形成循环用水。

      他说,这条小溪全长约1公里,由十几口泉水汇流而成,灌溉全村田地,他们准备把小溪上8个小水坝全部改成多功能小水坝,今年先搞4个,使这条生态小溪建设初具规模。

      他告诉记者,他和另一名队长是今年选上来任职的,恰逢政府号召建设“生态乡村”,由于夏城自然条件好,被列入“生态示范点”。根据要求,今年主要抓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和“道路硬化”三项活动。

      于是,从4月份起,他们就领着村民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在道路两旁、河堤塘边、房前屋后种下各类观赏性花木和经济果木1000多株;搞清洁卫生,建花圃种花草、建休闲凉亭和文化广场,修建环村路和生态水坝。两个月来,他们两位队长和村理事会成员一直没有停过,群众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大家筹资投劳,出义务工,完成一项又一项。虽然家务事耽搁了不少,但大家干得蛮起劲。下一步,村里还将搞村民健身乐园、巷道建设,在家家户户门前和阳台上种植三角梅,美化村容村貌。他高兴地说,群众的积极性上来了,我们得趁热打铁,领着大伙一起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突破:将乡村建设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

      村民告诉记者,其实,夏城村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最大动机就是发展生态旅游业。该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条件好,文化底蕴浓厚,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难得地方。据村民介绍,全村都是陶姓人家。据考证,系晋朝大诗人陶潜后裔,先祖陶英,是唐末昭州平乱的征南大将军。村里至今还保留一座清康熙年间“户户相通,家家相连,防盗防匪”的古村落。

      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让夏城人早早就有了发展旅游的念头。于是,早在十多年以前,夏城就有过搞生态旅游的尝试。当年,在一些旅游专家的倡导和支持下,村民集资,修建道路和旅游码头,置竹筏,开“农家乐”饭店,打出“陶渊明后裔部落”和“土鸡+野菜”两大品牌,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旅游业搞得热闹红火。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发展下去,但生态旅游的意识早就在村民们心里扎下了根。于是,全县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后,夏城村民的旅游热情又悄悄地涌动起来。

      曾任老鸦村党支部书记的陶彩良激动地说:“当年搞旅游失败以后,我的心也休眠了十多年,但我的梦想始终没灭。如今,政府号召建设生态乡村,我们村的机会又来了!

      但是,仅仅群众有了发展旅游的动机,生态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就能高起来吗?采访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农村群众思想动员工作的不易。

      现任老鸦村委会主任陶金友说,为调动村民积极性,今年初,在镇政府的组织支持下,村里动员一大批群众外出到沙子镇的渡河村、平乐镇的马蹄井、桥亭乡的大塘口和青龙乡的龙山这些精品生态乡村示范点参观学习。通过观摩对比,大部分村民开拓了视野,思想上受到冲击和震撼,点燃了他们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激情。

      其次,“生态乡村”建设紧紧围绕民生改善和村民的现实需要。如村前小溪一个码头旁边多年来已经成为村民垃圾堆放点,直接污染了小溪,是“清洁乡村”的难点。于是,他们设计一条环村路从那通过,在那设计了一个集灌溉、防洪、生态和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坝”,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群众乱倒垃圾问题,也解决了多年来群众耕作通行难问题。由于切中村民的现实需要,迅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样,村晒场是已经废弃多年的地坪,群众乱堆放沙石、柴草,是村容村貌最糟糕的地方。为此,他们设计建设了一个文化广场,既解决了脏乱差问题,又解决了妇女们跳舞没场地的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对阻碍和影响“生态乡村”工作的行为采取制约措施,村里制定了“十条”村规民约,分别对村容村貌整治、生态保护、文明村风建设作出了规定,并选出10个人组成“生态乡村”理事会,对违反村规民约和影响“生态乡村”建设的行为给予制约和处理,确保“生态乡村”建设顺利进行。

      理想:《五不算》唱出了夏城人眼里的美好家园

      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乡村”?什么又是真正适合自己居住生活的“世外桃源”?在政府的工作方案中,生态乡村建设主要是抓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和“道路硬化”工作,是一个具体指标。但在夏城人眼里,生态乡村不是数据,而是切身感受。

      如今已是“生态乡村”理事会骨干的陶彩良告诉我们,当年搞旅游失败后,他们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努力克服村里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在政府惠民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十多年时间,全村修建了长1.5公里、路面宽4.5米的出村水泥路,拓宽加固了“秀溪桥”,完成了电网升级改造,修建了村“自来水厂”,基本完成巷道硬化建设,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别墅,村里村外、房前屋后到处是绿色。他说,如果按政府方案说的,他们似乎已经达到了“生态乡村”的标准。

      “但我们还有自己的标准,”他说,当时村里生活垃圾乱丢,建筑垃圾乱倒,村里污水横流;电鱼、毒鱼现象屡禁不止,河流、小溪、田园变成死水,没有了一点生机,这难道是“生态乡村”?

      说到生态环境恶劣,村民陶朝亮说,过去,小溪水质良好,鱼虾等水下生物非常繁多。平时想吃鱼虾什么的,随便出去摸半把个小时,就有一桌丰盛的晚餐了。“这些年,由于农药用量超标,再加上电鱼、毒鱼,小河小溪的鱼虾几乎绝迹,真让人心疼!

      “现在还有人用一种电子诱鸟机模仿各类鸟鸣叫的声音诱鸟套鸟,一天诱套到的鸟都有好几十只,手段非常恶劣,几乎是毁灭性。再有几年,可能好多鸟类就会灭绝!

      在如何建设生态家园的讨论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句,发言异常热烈。于是,理事会根据群众的生态理念共识,汇编了一个生态乡村《五不算》歌谣:

      山不清,水不秀,不算生态村;
      山清水秀,鸟虫不长,鱼虾不生,不算生态村;
      别墅成林,水泥遍地,稻菜不种,草木不长,不算生态村;
      生态良好,村容不整,村貌不扬,不算文明村;
      村容豪华,生态良好,村民无礼,村风不良,不算生态文明村。
 
      在夏城人的眼里,“生态乡村”就应该是一个既是原始的,又是现代的;既是野蛮的,又是文明的;既是自然的,又是整洁的;既是生态的,又是美丽的。总之,是一个尊重自然,符合客观规律,既传承了传统农村人文特征,又让村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新农村。

      理念的建立,关系的理顺,夏城人开始构想全村未来的发展远景,并正在一步步实现。

      在村文化广场的“宣传栏”上,标注了夏城村今年和今后几年的战略规划:河堤、池塘、小溪、道路两旁、公共场所以及农户房前屋后,大力种植“兰花楹”、桃树、柳树;家家户户阳台、楼面种植三角梅,绿化美化家园;村前小溪上建设集灌溉、景观和交通为一体的8个生态坝;实施引水工程,把秀溪水引入村前鱼塘,形成循环水流,改善鱼塘水质;建设村广场舞场、环村道和冷泉旅游池、农耕文化展示中心、农村童趣中心、户外活动野营场、特色“农家乐”饭店等,大力打造和推介“生态秀溪”、“陶渊明后裔部落”、“广西野菜第一村”三大品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把生态资源有机地转化为生态旅游资源,推动全村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地发展。

      对此,副主任陶金友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村自然条件好,只要我们村民团结一致,一步一个脚印,全村的共同理想一定能够实现!”(蒋伟华 陶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