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多举措促茶叶产业大发展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多举措促茶叶产业大发展
本网平桂讯(陈树)近年来,平桂管理区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和“减贫摘帽”、“同步小康”建设的重要抓手,综合施策,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管理区茶叶新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有3000—5000多亩茶园明年春即可收益,预计茶叶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茶农人均单项收入超3000元。
科学决策,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
2012年编制了《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扶贫)茶叶产业2013-2016年发展规划》,计划4年投资1.2亿元,重点建设瑶乡茶叶产业基地,在大平瑶族乡、水口镇等边远山区乡镇改造低产茶园300亩,新发展茶叶种植4500亩,争取“十三五”期间该地区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达20000亩;建设大桂山脉高山茶叶产业基地,在公会、沙田、鹅塘等乡镇新发展茶叶种植8500亩,争取“十三五”期间该地区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达35000亩;建设有机茶产业基地,在羊头、黄田、望高、西湾等乡镇(街道)新发展茶叶种植面积7000亩,争取“十三五”期间新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达25000亩,在羊头镇富江河西岸发展高产、优质标准化有机茶园4000亩。
加强领导,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管理区成立了以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为组长,党工委、管委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管理区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管理区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管理区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2014年管理区以党工委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贺平发〔2014〕1号),管理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扶持茶叶产业发展,另外在支农补贴、财政贴息、科技资助、以奖代补等措施对茶叶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扶持;建立了《平桂管理区领导干部贫困村(经济薄弱村)茶产业发展联系帮扶制度》,要求管理区四家班子领导分别带头联系一个茶叶种植村或茶叶种植基地,帮助其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碰到的各种问题。
加大投入,推进茶产业加快发展
(一)建立种苗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
2013年冬,管理区扶贫办根据党工委管委的工作要求,投资150万元,在金竹村建成占地80亩的茶叶苗木繁育基地,目前该基地己引进广西茶科所等科研机构培育的福云六号、迎霜、湘波绿、白毫早、鼎大毫、金牡丹、金观音、金玫瑰等国家或省级茶叶品种八个,2014年冬可出圃优质茶叶苗木1200万株,年产值约300万元,2015年始每年可培育茶苗1500万株以上,基本可满足管理区新种茶叶的发展要求。
(二)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从2013年起,用3年时间,管理区本级财政安排600万元资金,全额投资扶持16个贫困村及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分别建立村级集体茶园100亩合计2100亩,并委托管理区扶贫办代为监管,三年验收合格后交付各村自行管理,项目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门路,并通过村集体经济茶园的成功建设,示范带动山区农民和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同时,管理区扶贫办则一改单一的资金扶贫、项目扶贫为产业扶贫,通过聘请当地有种茶积极性的村民为集体茶园务工学习,无偿发放茶苗扶持的方式,扶持贫困村的村民大力发展茶叶生产。2013年和2014年,管理区共投入资金 500多万元在16个贫困村和5个面上村共完成集体经济茶园1900多亩,带动群众发展茶叶6600多亩。
(三)加强培训,强化服务。
管理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10万元,开展茶叶采摘、生产、加工技术培训活动,为乡镇(街道)培训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提高茶叶生产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管理区茶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聘请昭平茶叶办专家为管理区的茶叶技术顾问,在每个乡镇派驻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蹲点,实行技术人员包乡镇、包茶场责任制,从园地规划、整地、放线、开沟到茶树栽种管理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培育龙头,引领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对在管理区茶叶加工规划布局区内兴办厂房面积达500㎡以上、年加工干茶叶100吨的加工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30万元;对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权威机构有机茶认证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优质农产品称号的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今冬明春计划建成三家茶叶加工企业,现已开工建设一家,另两家已完成选址即将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