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生“走边关、到海防、进军营”活动侧记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广西肯定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革命故事,这次活动我必须得参加!”得知自己被推举为全区大学生“走边关、到海防、进军营”活动的学生代表之一,广西大学国防生韩洁立马改签了回山东老家的火车票。
7月20-24日,全区大学生代表从红色热土的龙州,到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的凭祥,再到西南边陲小城东兴,一路看,一路记,辗转跋涉,几度感动。
5天的行程,120个小时,大学生们经历了哪些,从中得到何种感悟和思考?记者一路随行关注和采访。
1
聆听革命史 缅怀勇士功
龙州,一块革命的热土。86年前,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创建了红八军。
7月20日,大学生代表团一行首站便是龙州起义纪念馆。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动再现当年烽火岁月的“龙州起义”大型浮雕。
随后,5位红领巾讲解员边引导边生动讲述了从龙州起义到红八军反帝、反封建的光辉战斗历程,再到左江各族人民为夺取革命胜利前朴后继、英勇奋斗的故事。
讲解内容翔实,文图并茂,让大学生对那些可歌可泣的烽火岁月多了一份深刻认知。大家边留心听、边用心看,还不时记录着当年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
“以前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但具体细节并不很清楚,今天的所见所闻,让我收获颇多。”自诩是军事迷的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陈荣桢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这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宝贵生命换来的。”
7月21日,龙州烈士陵园,宁静中多了一丝肃穆。
瞻仰纪念碑的大学生们,神情凝重。
位于纪念碑右侧密密麻麻的花名册上,记录着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乃至和平年代献身的2000多名英烈。
仔细端详的大学生们,神情悲壮,空气有些凝重。
“向烈士敬献花圈。”一声令下,学生代表陈荣桢、覃铭抬着花圈缓缓走向纪念碑。
参加仪式的全体大学生行三鞠躬礼,默哀3分钟,并绕纪念碑一圈。
来到烈士墓碑区,拂拭墓碑,凝视碑文。在红色花岗岩的碑面上,镌刻着烈士的名字、籍贯、生平。让人沉思、让人敬仰、让人缅怀。
从墓碑上烈士的生平得知,有的在战争的第一天就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的牺牲在战争的最后一天……仔细观察的大学生们在此久久伫立,思忖良久。
“烈士们大多数都很年轻,和我们年纪相仿。”广西财经学院学生周潇红被烈士们不畏艰险、从戎报国的革命精神所打动,“他们都是英雄,为了祖国和信仰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2
再走红军路 重温红军情
“你们眼前的这条古道,就是红八军曾经光荣战斗过的地方……”在龙州县上龙乡新联村铺茶屯,向导指着前面的入口告诉大家,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有红八军的光辉足迹。
这段路是当年龙州通往外界的主通道,北起上龙乡新联村甫茶屯,南至上龙乡水陇屯,全长约4公里,山高路陡、道路曲折。1929年,邓小平、何世昌到龙州部署龙州起义时曾经过此路。后来,当地群众为了纪念龙州起义、纪念红八军在龙州的峥嵘岁月,就把这段山路称为“红军路”。
听罢,大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片散发着荣光的战斗热土,用心感受红军战士的无畏气概。
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走在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向深山进发。这是一条原生态的“红军路”,没有经过多少修整,泥泞不堪的泥路,让大家裤腿裹满泥浆;乱石铺就的山路,让一些学生滑倒甚至划破手指,但无人埋怨和叫苦。
大家边走边忆边悟,在这条路上,红军战士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去战斗的?
想必,他们有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信仰之情。轻装上阵的广西师范学院学生李文茜,走到后头也渐感吃力,“如果没有这种信仰的支撑,无法想象红军战士是如何负重前行,再联想到长征中的爬雪山、过草地等险阻,他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