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政支持农业科研工作见成效

15.12.2015  12:12

  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本级财政持续加大对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农科院所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提升了全区科技服务“三农”能力。据统计,2012-201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通过广西农科院部门预算共安排经费6.39亿元,支持农科院下属的农业科研院所科技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积极促进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一是科研力量稳步增强。通过部门预算落实农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稳定支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科研业务需求,保障农业科研队伍的基本工作条件,并通过八桂学者、院士顾问、特聘专家等专项,吸引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为全区的农业科技服务。目前农科院高级职称445人,二级研究员17人、博士107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14人、八桂学者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9人,广西优秀专家1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名、试验站站长12名,广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7人、功能专家20人。 

  二是科研条件日益完善。自治区本级财政持续增加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投入,广西农科院科研硬件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广西农科院拥有18个专业研究所、7个分院、35个试验站、100个学科团队的科研大院,占地5000多亩,科技创新涵盖粮、糖、果、菜、油、麻、花卉、食用菌、植物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等学科领域。全院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农作物改良分中心、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等科研平台116个,建有院本部、里建、明阳、丁当、海南五大科研基地,科研条件显著提升。 

  三是立体科研体系逐渐形成。农业科技院所基本集中在南宁,研发的科研成果不能完全覆盖广西农业生产区域,为更好的深入基层,让农业科技适应当地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需求,配合市县农科院所改革需要,自治区本级财政从2015年开始,安排5年的规划项目,支持自治区级的农业科研院所提高科技成果的覆盖面,与地方政府共建7个农业科技分院、35个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形成资源整合利用、上下联动发展的科技创新新格局。通过分院和特色作物试验站创新科研组织形式,依托基层科研单位和企业建院、站,解决农科院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难以延伸到市、县基层的问题。试验站立足主产区,上接省院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等国家重要支撑平台和创新中心,下连乡村推广部门和基地农户,起了关键的桥梁作用,构成强大创新链,吸引了全区、全国科研力量支持我区特色作物产业发展,形成我区自上而下的立体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四是科研成果硕果累累。自治区本级财政通过部门预算安排农业科研院所自主选题的科研经费,积极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农科院下属科研单位累计共通过省级以上审(认)定品种584个,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完成科研项目3000多项;获奖成果500多项,其中国家特等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其他国家奖励18项;获省部级奖项336项,国家授权专利65项;制定国家、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164项,为我区的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社会贡献不断提高。自治区本级财政通过安排科技下乡科技服务等系列项目,支持农业科技“快下乡、常下乡、下长乡”,并安排专项经费持续稳定支持一批批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专员和科技专家长期深入基层服务指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带着优良品种、新技术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活动,特别是在农作物在遇到灾情时,农业科技工作者及时奔赴受灾现场,用科技的力量迅速为农民排忧解难,恢复生产。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自治区本级农业科技院所累计派出专家上万人次,深入1118个乡村服务,培训农民15万人次,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455个,展示新品种(组合)480个,辐射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带动了一批农民及当地合作企业发家致富,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提高。 

   

  信息报送:教科文处 编辑:卢清建  

唱响“广西财政之歌” 弘扬“广西财政精神”
  ——全区财政系统“迎大庆 颂党恩”歌咏比赛圆满财政厅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广西著名作家彭匈应邀出席我厅财政青年沙龙并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