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15年第2期病虫情报:做好第一代甘蔗螟虫的防控工作

23.03.2015  13:11
      防好甘蔗螟虫(特别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螟虫)对提高甘蔗产量和糖量至关重要。随着气温回升,越冬代甘蔗螟虫也陆续羽化成虫,据各地冬后调查:横县越冬代田间残虫密度平均为108.5头/亩,高的达128头/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3.6%;宾阳县田间残虫密度平均为168头/亩,较去年略高;武鸣县田间残虫密度平均为21头/亩,高的达124头/亩,比去年略低;隆安县田间残虫密度平均37头/亩。此外,武鸣、横县、宾阳等地通过害虫性诱技术监测到甘蔗螟虫发生期提早,黄螟和条螟的羽化高峰期在3月下旬初,二点螟在3月下旬末。综合冬后虫源调查结果和天气变化,预计第一代螟虫发生程度为中等(3级),发生面积45万亩,蚁螟孵化高峰期大约在3月29—4月5日期间(防治适期),主要以横县、宾阳为重,其中又以缩根蔗种植区较重,各地植保部门要加强甘蔗螟虫的监测和防治指导工作。
防治意见
      1. 各地植保部门在做好常规甘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同时,重点抓好南宁市优质高产高糖示范基地和自治区、市、县生态乡村建设示范区的甘蔗螟虫监测工作,掌握螟虫发生动态,及时向上级植保部门汇报虫情报,适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田间防治工作。
      2.  要充分认识到压低第一代虫源基数对降低第二代及以后螟害率的重大意义,在第一代进行普遍防治的同时,示范区要加强督查工作,防止漏防蔗田的出现,力争将第一代螟虫基数压低。
      3. 化学药剂方法:于3月下旬—4月上旬(防治适期,具体按田间实际虫情),螟卵孵化期,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20mL或80%敌敌畏60ml兑水60升喷雾。水量要足够,心叶及各叶片均淋透,在防治适期内,为兼顾二点螟的防治,应分2次喷施,即3月下旬中(甘蔗出苗后)一次,4月上旬一次。
      4.  释放赤眼蜂。利用赤眼蜂(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公司生产)寄生螟卵是一种安全的生物防治方法,选在第一代螟卵盛期开始每隔5-7天在田间施放赤眼蜂卵卡,连续释放二次,按照赤眼蜂的有效活动范围约10米计算,单张蜂卡能有效控制约150平方米的范围,每亩用5张蜂卡为宜。施放蜂卡的有2个关键技术:(1)螟卵与出蜂时间要相吻合;(2)宜大面积连片蔗田统一释放,同时,在放置蜂卡地区不宜使用农药,以免降低有效赤眼蜂数量,降低寄生率。
      5.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保障人畜安全,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