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服务业存在从业者大龄化现象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晚报记者苏文娟 见习记者吴思思唐霁云 林扬 刘舒慧)最近,西山路一餐饮企业打出招聘广告,招20名服务员。和多数行业喜欢给应聘者设置年龄上限不同,该企业对应聘者的年龄要求是“30岁以上”,经营者谢女士说:“不是不想招年轻人,而是年轻人大多干不长久。与其这样,还不如招年纪偏大的,留得住。”
记者走访发现,在桂林,除了餐饮业,销售、家政等服务行业都存在从业者“大龄化”的现象,一线岗位上鲜见20岁上下的“壮劳力”,在服务行业普遍缺人的背景下,依然招不来、留不住年轻人。
服务业从业人员普遍大龄化
过完年,位于漓江桥附近的一餐饮企业就在桂林人才网上招聘服务员。
一个月过去了,好不容易招了十几人,虽然比预计的少,但生意要做,企业决定马上起用这批新人———说是“新人”,其实他们中20多岁的只有2名,其他的都在40岁左右。
像这家企业这样招不到年轻人的情况,在餐饮行业并不鲜见。
前面提到的餐饮企业经营者谢女士说,年后新招的服务员中,30岁到55岁的占了大部分。不仅如此,“企业原有的100多名员工里,25岁以下的服务员总共也只有5名。”
餐饮业招不到年轻人,同为服务行业的销售、家政等也是如此。
3月24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大型商场,发现除化妆品、珠宝、运动装和少女装等柜台外,男装、中老年女装、鞋包、家电等柜台的营业员年龄普遍不小。中山中路一百货商场人事部负责人表示,该商场运动、少女装柜台的营业员多是19至25岁的年轻人,这两类商品的柜台数量大约只占整个商场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商品柜台里,淑女装、睡衣等营业员年龄一般在25至35岁,在家居、家电、鞋区、皮具等柜台,营业员的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上。
家政人员“大龄化”现象更加严重。市内的江姐家政公司老板江女士说,“公司里的家政人员有60多个,30多岁已经算年轻的了,也只不过有十几个,其余都在40岁以上。”
岗位很富余却招不到年轻人
服务行业里鲜见年轻人的身影,是老员工长期占据着工作岗位?还是用人单位不待见他们?记者调查后发现并非如此。
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数据中发现,餐饮业服务员、厨工、营业员、收银员等服务业者一直都是用人单位需求的“大头”。在3月15日前后的一份统计数据中,有7家单位招聘餐厅服务员、厨工,共招聘122人;3家单位招聘营业员、收银员,共招聘100人。
然而,很多时候招聘情况并不理想。某百货商场人事部负责人表示,“商场最近一次招人,收到简历五六十份,只有三四份是应聘营业员的。招聘保安更困难,十几天了只有1个人投简历。”前面提到的家政企业老板江女士告诉记者,公司一直在招人,没有年龄限制,但来应聘的基本都是年龄偏大的人。
多家服务行业企业工作人员都表示,服务行业向来“缺人”,岗位就空在那里,等着应聘者来,根本不挑剔是年轻还是年老。而实际上,不少用人单位更青睐年轻人。
家政企业老板江女士表示,家政行业都是体力活,年轻人体力好,病痛也少,干活利索点,能成为“服务精英”。
商场、餐饮企业更加青睐年轻人。“顾客吃饭购物时,谁不愿意‘颜值’高的小姑娘、小伙子来为自己服务呢?”一名企业的招聘人员说,正因为找不到年轻人,企业才退而求其次聘用中年人。
年轻人不喜欢服务业?
显然,用人单位其实对年轻求职者打开了大门。服务行业“大龄化”的原因,似乎在年轻人身上。
在西山路经营餐饮业的谢女士入行20多年,她说,自己是看着服务员“慢慢变老”的。她回忆,“大概8年前,店里还能招到十七八岁的年轻姑娘,服务员中有90%的年轻人。”谢女士说,从2010年开始,年轻服务员突然就断档了。
这是为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对服务行业不感兴趣,认为这类工作休息少,很辛苦。”市内一家商场人事部负责人分析,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吃苦耐劳的能力较差,父母也不愿意让子女从事这类工作,也就导致了不少年轻人在从事服务相关的工作时定性较差,一旦遇到困难就辞职。
市内一家家政企业的负责人宋先生表示,公司的家政人员均为女性,但都是结婚以后才来从事这份工作的,“没有结婚的人可能觉得这份工作比较没面子。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面都不太愿意干活,更别说去帮别人干活了。”
来自全州的小文今年21岁,中专毕业,学的是酒店管理,正是谢女士想招揽的专业对口年轻人。但小文却“打死也不愿去酒店端盘子”,她的计划是“去广州找文员或者前台的工作,可能更有前途一些。”
但在用人单位眼里,所谓的“更有前途”却只是求职者的一厢情愿。前文提到的商场人事部负责人表示,在商场做营业员能够积累不少经验,学到很多职业知识与技能,从以往的经验看,一线工作的经历,对求职者未来晋升以及未来担任领导岗位帮助很大。她认为,年轻人应该多在一线锻炼,脚踏实地工作,通过自身的努力晋升。在投递简历时也要改变思想,不要认为服务行业“低人一等”,只有端正自己的心态,才能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改善服务行业待遇是关键
就服务业“大龄化”的问题,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肖富群认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虽然人们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封建残余思想仍有存留。拿服务业来说,许多人认为干服务员低人一等,是在伺候人,没有前途,连找对象也要“低人一等”,与其如此,还不如进企业学点技术。另一方面,在多数服务行业中,一直存在劳动关系不规范、劳动合同签约率和履约率低、不履行最低工资标准等诸多问题。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不签必要的书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与纠纷,劳动者往往吃亏受损。所以,很多年轻人宁愿选择去规范一点的工厂打工,也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
肖富群说,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整体社会氛围不同,对服务员的认可度比较高,而服务人员大多是“一专多能”,素质较高,有人甚至以此为终身职业,在日本、美国等企业中,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接触一线服务岗位。而我们想要建设高水平、高素质、年轻化的服务团队,首先要改善服务人员的待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完善内部晋升机制,强化服务业人员的自我修养;高校则需要调整专业结构,逐步培养一些高质量的服务人员,逐渐提升全社会人群对服务员的认识。
肖富群教授认为,就桂林而言,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远景,让服务行业大有可为。当前桂林不妨从完善服务业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入手,提升服务水平,进而提升服务人员的待遇。要做到这些,可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围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政府、企业等提供专业的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推动桂林市服务业标准化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