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葬 低碳祭扫

02.04.2016  12:37

  又到一年清明时。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倡导下,殡葬改革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响应文明清明的新风尚,越来越多人认可节地生态葬方式,在传统的清明节期间掀起一股殡葬新风。

  生态安葬认可度提高

  一束鲜花、一把新土……伴随着凝重的音乐,区先生手捧着父母的骨灰坛来到花坛中央,亲手将骨灰坛交给工作人员,并默默地注视着工作人员将骨灰坛安葬于花坛之中。区先生为父母捧上第一把土,其他家人也向花坛撒放花瓣,向先人告别……

  昨日,我市在青龙岗长安墓园举行2016年公益花坛葬活动。当天共安葬骨灰261具,有近千名家属来到现场参加花坛葬集中安葬仪式。这也是我市连续第三年集中开展公益花坛葬活动。

  不保留骨灰的花坛葬,就是将骨灰放置于可降解的骨灰坛中,并深埋在美丽的花坛之下,不留坟头、不立碑。经过一段时后间,骨灰和骨灰坛都将自行降解,最终与大地融为一体。“选择这样的安葬方式也是父亲生前所认可和倡导的,今天的花坛葬礼也是还他老人家的一个心愿。”区先生介绍,父亲于去年去世,家族的兄弟商量,都希望能够按照老人生前的意愿进行安葬,让老人真正地回归自然。

  除了花坛葬,目前不保留骨灰的节地生态葬还有海葬、树葬等形式。“随着市民的观念变化,这类型的生态安葬方式也受到市民的关注和认可。”据青龙岗长安墓园副书记刘玉芬介绍,该墓园从2001年开始就陆续开展各类不同的生态安葬方式,至今已有草坪葬460多例,树葬680多例,花坛葬280多例。

  随着墓地资源的减少,墓地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而在当前殡葬改革中,像花坛葬这种“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安葬方式,既节约用地,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入土为安的丧葬观念,是市民认可度较高的一种生态安葬方式。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黄启成透露,今后,花坛葬、树葬、草坪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将实现常态化,并在全区全面铺开。

  期待更多低碳祭扫方式

  除了安葬方式的选择有了新变化,市民在祭扫方面也逐渐崇尚文明祭扫。清明节期间,将迎来了市民祭扫的高峰。为了进一步倡导文明祭扫的良好氛围,市内各大墓园也纷纷推出鲜花换鞭炮等活动,鼓励市民摒弃燃放鞭炮的祭扫方式。

  南宁市殡仪馆首次在服务区内设置了一个鲜花祭祀区。在该区域内,殡仪馆为市民设置了4个卡座,每个卡座都布置温馨,并设置了6—8张的休闲座椅,亲属可以将先人的骨灰盒放在桌上,献上鲜花,或是倒上薄酒一杯,以此缅怀先人。“在这个区域内,是不允许燃烧纸钱、点香烛等祭扫方式,这样就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安静、无烟的环境,让市民更好地寄托哀思。” 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书记邓远华表示,由于知道的市民不多,前来祭扫的市民都是备有燃烧物,所以每天只有两三户家庭会选择到鲜花祭扫区缅怀故人。

  对于这样安静文明的祭扫方式,不少年轻市民都纷纷叫好。市民胡女士说:“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热闹,有些人喜欢安静,而鲜花祭祀区的环境很安静,非常适合缅怀故人。”还有市民表示,祭扫新风不能局限于鲜花祭扫,还可网上祭扫、植树祭扫、音乐祭扫等,只要有利于崇尚文明的祭扫方式都应该倡导。

  树立厚养薄葬观念

  无论是土葬、墓葬、树葬或者是骨灰寄存都占用庞大的土地资源,耗费相当惊人。据广西民政部门测算,广西每年约有25万具遗体实行土葬,一个土葬坟墓占地面积10平方米左右,使用木材0.5立方米,每年约有4000多亩土地被占用,每年丧葬消耗的木材约12万多立方米,每年需砍伐林木的面积约7400多亩。如果照此下去,广西的土地、森林资源将难以为继,而散埋乱葬更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我市将计划建设马岭公益性公墓。根据规划,公墓中的节地生态安葬面积高达52%,将大于传统墓葬面积。“即意味着新建的马岭公墓将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为主。”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政府批准,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市民改变殡葬观念,选择更加生态、文明的安葬方式和祭扫方式。

  “与其死后风光大葬,不如生前多关爱老人。”对于传统的殡葬观念,市民区先生表示,年轻人经常忙于生计,而疏于对老人的关心,才是很多老人生前的遗憾。为此,区先生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子女做一个榜样,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

  “如今,父母的骨灰虽然将归于大地,但父母的养育之恩依然点滴在心头,他们时刻都在我的心中。”将父母安葬在花坛中之后,区先生把黄丝带系在花坛边的一棵桂花树上,他说,无需局限于墓碑、墓地,以后只要看到桂花树,就是自己思念父母的时候。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