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不仅是战乱和绝望

04.08.2015  01:55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摩加迪沙的夜,冰凉的雨水从天而降,溅落在屋顶的茅草棚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犹如一曲悠长而哀怨的牧歌。

  今日摩加迪沙街头,目之所及,断壁残垣。非盟部队的装甲车和各式防弹车,载着重型武器和身背长枪的私人武装,行驶在凹凸不平的狭窄巷弄。

   7月26日,摩加迪沙“搬到皇宫 ”酒店遭遇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现场的汽车残骸。(图片来自新华社)

  玛迪娜医院狭窄的楼道里,“半岛皇宫”酒店袭击中受伤的平民正在痛苦地呻吟,迷茫的目光里看不到神采;地中海的汹涌波涛中,索马里青年正在试图逃难至欧洲,即便知道有可能葬身海底;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摩加迪沙孤儿救助中心的院子里,几名索马里孤儿正在不知忧愁地追逐玩耍,而他们的亲人却在战乱和饥荒中离开人世……

  记者近日第二次来到索马里,一个被战火撕裂的国度,军阀割据、部族纷争、饿殍遍野、匪帮横行。

   7月26日,摩加迪沙“搬到皇宫 ”酒店遭遇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现场的汽车残骸。(图片来自新华社)

  曾几何时,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被称为“印度洋上的白色珍珠”。在60年前的黑白照片上,摩加迪沙的海边种植着巨大的棕榈树,浓密的绿植掩映着纯白色的楼阁、雕镂精美的城门、鳞次栉比的塔楼和伊斯兰风情的宫殿。

  从古至今,出身游牧民族的索马里人血液里流淌着游吟诗人的浪漫,他们热爱音乐、诗歌与绘画。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1854年,英国探险家理查德·伯顿在旅居摩加迪沙半年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索马里诗人辈出……每一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文学地位,这一地位经过人们百年的评说和经验,实至名归。这里的人们有着精湛的听力,和谐的韵律和诗意的文字能够令他们心旷神怡……”

  索马里人还有着不俗的商业头脑和务实开放的文化。史料显示,“非洲之角”曾经是东非最繁荣的国家。

  然而,一个充满浪漫情怀、艺术雅兴和商业活力的国度,先是惨遭欧洲列强分割,沦为五块彼此独立的版图,继而又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激烈内战。

  “黑鹰”坠落后,索马里成为世界弃儿。在呼啸而过的苍凉海风中,“白色珍珠”化为齑粉,昔日楼阁俱成残骸。

  索马里自上世纪90年代陷入内战,整整两代人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成长起来,他们扳动步枪的手指,不知能否再次握住写字的笔。

   2012年6月28日, 一名小男孩在摩加迪沙的 帐篷外品尝手中的食物。(图片来源: 新华/路透)

  但身处绝境的索马里人并没有退缩,他们在绝望中努力生活着。

  路边的售油小贩依然在辛勤地劳作着;人头攒动的哈马韦恩市场里,索马里民众正在选购着中国商品;遇袭酒店的工地上,挖掘机轰鸣作业,夜以继日进行重建……

   7月29日,工人在“ 半岛皇宫” 酒店前施工。(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半岛皇宫”酒店老板尤斯图斯说:“我不惧怕恐怖分子,他们无法摧毁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正在变得更加强大。”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酒店正在全力抢修,最快预计一个月就能开业。

   酒店老板尤斯图斯接受新华社采访。(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在中国生活学习过6年的索马里青年马小黑说:“我坚信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只要我们不放弃。”

  银行家约瑟夫认为,如今索马里已找到正确的方向,一切都为时不晚。

  命运多舛的摩加迪沙希望重塑昔日的辉煌,索马里人的血液里依然流淌着祖先的智慧和坚毅。

   2014年10月31日,摩加迪沙周末的海滩。(图片来源:新华/法新)

  在前往机场的路途中,汽车里播放着动听的索马里音乐,节奏轻快,歌声悠扬。路边的满目疮痍,一时间变得明亮起来。此刻,一艘载满货物的商船正徘徊在摩加迪沙的古老港口,等待起航。

  诗人国度是否会再次崛起,如凤凰涅槃,给世人以新的惊喜。一如焦土之上,飞扬的头巾上那一抹不屈的玫瑰亮色。(记者丁小溪,编辑庄北宁、张伟,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