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那马镇坛板坡的“美丽蜕变”
一颗草莓带起的“美丽蜕变”
——走访良庆区坛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南宁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周珈因)宽阔的街道、整洁的地面、规范而精致的绿化带,是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没有人会想到,这座位于那马镇东北部的小山村,在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还只有3800元,是那马镇最贫困的村屯。
机遇
总理提出问题 开始“美丽蜕变”
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考察调研。总理离开坛板坡时,村民将两筐自家栽种的花生送给他当礼物。总理接过花生,郑重地递给身边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和自治区主席陈武并说:“一筐代表水,一筐代表路,我和书记、主席一起承担起这个责任;同时我要从两个筐里各带走一粒花生,代表我心系大家,会记着刚才座谈时说的问题,我们共同努力把水和路解决好。”
总理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坛板坡也把握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截至2014年12月底,坛板坡核心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6114万元,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坛良村坛板坡建设成为‘南宁最好、广西甚至全国一流’综合示范村、新农村示范点和现代农业示范点”的工作目标之后,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屯开始了她的“美丽蜕变”。
新建道路共9.97公里,道路交通大改善;铺设自来水管3130米,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改造进村高压电缆,确保了坛良村320多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对村内215栋房屋进行城乡风貌改造,修建了文化戏台、篮球场、公共活动广场、休闲长廊、健身设施等公共设施……一年多的时间里,居民在“吃、住、行”上的大问题得到了解决,现在的坛板坡已经成为了一个温暖贴心的家园。
合作
遇见“立体草莓” 实现互利共赢
在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不乏一些新鲜的农产品品种。见习记者 周珈因 摄
提起使用立体栽培法种植草莓,负责人脸上满满的骄傲。 见习记者 周珈因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全部成功流转的情况下,坛板坡还引进了振企农业、桂洁、百圣美川和幸福集团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并吸收坛板坡与其周边的村民到产业园工作,让村民与企业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在广西百圣美川公司果蔬基地里,基地技术主管秦林华表示,自企业在坛板坡周边建设产业区以来,便在现代化农产品基地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以草莓立体种植大棚为例,这些“立体草莓”采用立体无土栽培并使用新型养料,成熟草莓比传统栽培方式栽培出的草莓更甜美、鲜亮,且摘下以后即可食用,无须担心中毒问题。每亩产量可比传统栽培方式提升50%。企业聘请坛板坡及其附近的村屯的居民来产业园区务工,并每天进行现场培训,力求让这些员工掌握新型、科学的草莓栽培方式。这样的新型产业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流转以后的周边居民的谋生问题,而且对居住在周边、有种植栽培基础的人员进行培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秦林华还表示,2014年7月开始,产业园已经开始接待农业观光游客,主要是以西瓜采摘和立体种植的草莓采摘为主。在2015年,企业将加强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区的建设,力求发展一个集农业产品、观光旅游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基地,满足游客来观光旅游采买果蔬等不同需求。
在百圣美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作的黄珍美阿姨笑着说,家里的十几亩地全部流转出去以后,她便来到这个果蔬基地从事种植农产品的工作。现在,她每天在这里工作8个小时便可获得80元的收入,这份收入比之前自己种地卖菜要来得稳定。同样在这里工作的潘群英阿姨也表示,现在这份工作很稳定,也比自己种地轻松不少,而自己选择来这里的主要原因则是离家近,家里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也好照料,很方便。
目标
发展农业观光 保卫“舌尖安全”
连厕所都标上的贴心路牌展现着坛板坡新的朝气。 见习记者 周珈因 摄
良庆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胜奕表示,坛板坡在建设过程中虽然遇到了许多的考验与困难,但坛板坡并没有退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通过土地流转,坛板坡农民得到了土地流转租金收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导农民200余人到入驻的4个产业园区务工,得到务农收入;通过就业培训,引导农民在本地就地就业及外出打工。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到了4580元,预计2014年将增加至9250元,农民增收将实现巨大突破。
如今的坛板坡已全面改观,不仅完成了总理要解决的“水”和“路”问题的嘱咐,也逐步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要求。广西百圣美川公司果蔬基地总经理文城表示,未来,百圣美川还将着力建设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品,更多地吸收坛板坡及周边居民的力量,与他们一起打开产业的新市场前景,同时更要为人们“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新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起来了,但这并不是坛板坡的终点,更不是南宁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终点,坛板坡乃至整个南宁的美丽蜕变,我们仍将一同见证。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