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送裙裤”折射国内慈善僵化与滞后

09.12.2014  17:37

  12月7日,郑州多名残疾人致电本报表示不解:残联冬季送温暖,不送棉衣、被褥,却给每人发了两套少女裙裤。他们中的一些男士称,四五十岁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裤,心里感觉特不舒服。省残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些衣物系上海一家知名女装厂家无偿捐赠,因全系女装,因此,无法根据需要发放。(12月8日大河报)

  针对一些男性残疾人士的质疑,当地残联负责人称“残疾人自己无法穿,可送给家人。”所包含的大意就是,反正做的是一件好事、善事,自己穿不了送给家人也是一种福利。然而,这样的回应本身就站不住脚。既然是面向男性残疾人士的爱心和捐赠,就应该专门性和专向性面向这一群体,将男性根本穿不上、用不了的少女裙裤赠送他们,即使家人可以穿也背离了慈善捐赠的真正目的。就如一名面向儿童的捐赠,需要的是儿童玩具和文具,结果送来的是老人专用的手杖和老花镜,同样声称“自己用不了给家人用吧”,这仍然不算负责任的慈善,不过是对受捐赠对象的“糊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好的慈善组织,是运行灵活科学的,一定不是僵化的,更不应该像是一部僵化操作执行的“机器”。在现代多元化经济社会之下,捐赠捐助来源纷繁复杂、千差万别,具体而言,建筑公司可能捐赠的是建筑材料,女士用品公司捐赠的可能是女性用品,食品生产厂家捐赠的是面包,电脑厂家捐赠的可能是电脑······这是客观的,不完全以慈善组织意愿为转移。而慈善组织如同一部接纳方方面面捐款捐物的“分理机”,它不能僵化到“来什么”就直接给受捐助对象“转出去”什么,它应该是一部有科学合理处理和分理捐赠品功能的“机器”,应该经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处理、遴选后,进行再次科学分配。

  今年7月份,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之后,琼粤桂三省区数十万受灾群众在高温炎热、水电中断的情况下等待应急救助。而此时运往灾区的物资中,赫然出现了红十字会调拨的几千条棉被和夹克衫。和“给残疾男士送少女裙裤事件”一样沦为公众笑柄。“驴唇不对马嘴”的慈善笑话,本质上正是僵化的慈善处理和分理思维造成的,反观一些成熟和发达的西方国家慈善,就绝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者,发达国家的民间慈善组织运行相对高效、细致。有更多的民间志愿者支撑,在接受到捐赠衣物后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打理和分类别类,使捐助捐赠与被捐助捐赠对象更匹配、效力更高。其二,发达国家成熟的慈善组织更善于利用自己的“拒绝权”。科学的慈善组织和公益机构,不是给什么就收什么,不是针对任何慈善物品“归单全收”。譬如在欧洲一些国家慈善组织,针对个别企业准备大量捐赠的某种不适合被捐助人使用的商品,完全可以“要求慈善企业换成钱”。这是“入口”选择,是必要的,也是进入“机构和组织”的第一道关口。不像国内一些慈善机构那样面对爱心企业无偿捐赠,“咱也不能不要啊”那样的被动。

  慈善机构和慈善组织的理念,以及慈善机构和慈善组织的处理处置问题的效果,直接决定慈善效果和品质。四川汶川地震后,电力供应远未恢复,某受灾学校复课急需相关课本教材,某慈善组织送的是却是电脑;去年在岷县漳县地震灾区,村民需要解决饮用水问题,甘肃省红十字会向地震灾区紧急转运的每瓶12元、4.5元、4元的“天价矿泉水”;在一些灾区,应急物资里面竟然有女用高跟鞋、护发素……像一些电脑或女用高跟鞋救灾物资,并不是灾民不需要,而是在紧急情况下并不急迫需要。慈善组织“一股脑”地送,暴露出来的正是管理问题和救灾机制的僵化思维和管理滞后现实。

  当前,国内公众和社会氛围日益重视和关注慈善,社会上不乏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家,足以说明我们的慈善市场和慈善资源是丰厚的。为什么有如此好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支撑,却频频闹“笑话”,反映的正是亟待改观的慈善管理现状和慈善运行机制。当然,还包括内部管理方面的,以及外部监督等诸多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以外部公民监督为例,在美国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查慈善组织的账目,在英国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不亚于上市公司,这些正是我们所不足的。国内慈善需要尽快成熟起来,应该尽快具备“忙而不乱”的处理处置和保管救灾物品、捐赠物品的能力,更应该具备和爱心企业、爱心捐赠者“沟通协调”和对不当慈善行为“善意拒绝”的勇气。真正成熟科学的慈善机制体制,是社会之福,是受助者之福。(毕晓哲)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