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消防为人民 十万大山一颗松——记广西消防老兵李有嗣

15.02.2016  10:33

  新华网南宁2月14日电(记者 文贻炜)他很平凡,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消防中队的一名普通消防合同工。他又非凡,入职十多年不改心志,急民所急,参与抢险救灾1000余次,每次险情,他以命换命的勇气冲锋在前,因为他,85名群众获以新生。

  他,深爱消防事业,用一颗真诚的心服务人民。被广西消防部队评为“十佳”合同制消防员,被辖区群众亲切誉为“十万大山一颗松”的李有嗣,在平凡岗位演绎出非凡人生。

  又是春节战备时

  上思县。十万大山,郁郁葱葱,在此拥抱。春节里的县城,万家灯火,喜庆祥和。

  这是李有嗣值勤的第十个春节。每年春节,二级战备。县城里,烟火处处如花。李有嗣与他的战友,大年三十,在中队里,穿着战斗服看着春节晚会。饺子端上来了,大家比着速度,因为警铃随时可能突如其来。

  李有嗣的家就在县城,距离中队大约只有两公里。

  黑黑皮肤,不善言语。33年华,岁月却好像给他留下40岁汉子的印痕。他的眼神,坚定,稳重,告诉我,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大队教导员张志飞说,老李是中队过春节最有规律的人,十多年没有陪家人吃过一顿年夜饭,只是在年初二的时候才赶回家里陪妻子去趟岳父母家,晚上回家陪父母吃顿饭后第二天又回来值班。

  家,是春节最厚重的话题。2016年春节前夕,支队组织开展“寄一封家书”活动。

  后来,张志飞教导员把李有嗣的那封家信当作新兵宝典,信中写道:“虽然我只是一名合同制消防员,但因为那十年如一日的坚定信念,让我的脚步豪迈有力,任何阻碍,任何险阻,都不能动摇我对消防事业的真挚热爱。因为渴望平安,我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忠诚,换来万家团圆,请你们不要牵挂!

  心中有念金不换

  1999年,18岁的李有嗣应征到梧州消防支队当消防战士。火里滚,险里爬,两年服役退伍回到家乡,觉得这兵没当够,还想当。

  没有正式的,合同的也干。2005年,上思消防中队招收合同制消防员,李有嗣又成为了消防战士,一干就是10年。

  其实,李有嗣有多种选择。有公司老板聘他去开大车拉货,有朋友介绍他去县委开小车,还有人介绍他去防城港核电站工作,每份工作的收入都是现在的三四倍。即使留在父亲的碎石厂,也有颇丰的收入。

  出人意料,他再次选择了消防队,入队时,合同制人员的收入仅仅每月400元。

  李有嗣有自己的逻辑:回到警营,有荣誉感和归属感,干消防是保一方平安,有险就上,还分什么正式的、合同的。

  干消防,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危险哪里钻。10年来,上思消防中队招收了200多名合同消防员,短的干了几个月,长的干了一年多,都受不了这份艰苦和巨大风险,转身走了。

  而李有嗣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从未动摇。他认为这些年经历的火场、台风、水灾、救人多了,有些经验,做消防工作更合适自己,干消防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谁爱走谁走,我不走!

  爱,融于这片土地

  消防兵,可能时时与死神擦肩。

  “几乎每次抢险,他都会冲在前面!”这是战友们眼中的李有嗣。10多年来,“拼命三郎”李有嗣,在“威马逊”热带风暴、“海燕”台风、油罐车泄油事故等抢险救灾中,绽放出自己别样的人生。

  在妙镇永远铭记这位英雄。2012年8月17日晚,在妙镇平良村一座桥被洪水淹没,一辆吉普车熄火被困桥中央,6名群众救出吉普车上的5名人员后,一起被湍急的水流围困。

  李有嗣与战友们赶赴现场。被洪水围困在“孤岛”上的11名群众,看见警灯,兴奋,焦虑,激动,害怕,“孤岛”上空的救命声,撕心裂肺。

  抛绳器将一头救生绳打到了孤岛。“我先上!”李有嗣率先携带安全绳,向洪水进发。湍急的洪流没过了他的腰部,每慢慢滑向“孤岛”,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步。当他与被救群众手手相牵之时,淌在每个人脸的泪水,在黑夜与雨水交融。

  记忆里,已不知多少次负伤和处险。但每次面对可能以生命为代价的危险,李有嗣有自己坚定的选择。

  2012年10月的一个夜晚,一家干洗店起火,火势蔓延,黑烟腾空。要命的是主人外出未归,两个孩子在二楼酣睡。

  李有嗣以1分40秒的速度,从三楼迅速跃入二楼,在浓烟滚滚中,电筒光失去了能见度,李有嗣摸着闯进三间屋子,最后和战友抱着两个孩子冲出火阵。

  用生命激活生命。这是李有嗣在抢险救灾中追求的人生信念。在他的家里,排列着的一个个奖章,每个都有着生命的温度,这也是家里最美的风景。

  在中队,李有嗣每天与“消防”不离不弃,一种意识、一种要求时时不变:每次警报响起,一分钟之内消防车必须驶出车库,县城范围内的5分钟内救援人员必须到达现场。

  除了一个月的6天休息时间,李有嗣每天24小时在中队值班待命。

  不少人问:“工资少,又苦又险,后悔过吗?

  李有嗣说:“不后悔,能为家乡群众做些什么,是件幸福的事。”(完)

[责任编辑: 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