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扶贫移民搬迁 让贫瘠地区群众摆脱贫困

16.12.2015  10:52

  近日上午,广西新一轮扶贫移民搬迁暨南宁市上林县老乡家园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林县举行。老乡家园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上林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上林县大石山区、贫瘠地区群众摆脱贫困带来了福音。

   何为易地扶贫

  易地扶贫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今年12月1日,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重要批示中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举措。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因地制宜,搞好科学规划。坚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相结合,用好各类扶贫资源,合力攻坚。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统筹谋划安置区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确保他们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

  “ 扶贫搬迁”的扶贫应用

  自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召开以来,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根据自治区的部署,下一步要推进产业扶贫、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脱贫联动机制。上林县调研了近年来区内外产业扶贫工作的成果,找到了一些抓好上林县产业扶贫工作途径扶贫工作的新思路、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扶贫搬迁”的扶贫应用就是其中之一。关于“扶贫搬迁”的扶贫应用,自治区政府已经明确扶贫移民搬迁是大石山区、贫瘠地区群众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在河池、百色已经有成效显著的案例,关键是高效、保质地完成扶贫搬迁工程的建设、人员的迁移,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迁出区域生态恢复、原有宅基地和耕地林地资源合理利用等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扶贫搬迁”的优点:一是建设和改善产业基础设施,基本解决了生产条件、生活条件,解决行路难、就医难、通电难等问题;二是贫困户子女入学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素质、避免教育因素产生的“代际继承”;三是使贫困地区原地域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效益。

   老乡家园扶贫移民搬迁项目

  上林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工作、城镇化建设工作、实体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等挑战空前、任务艰巨。全县人口5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9.8万人,贫困率达19.6%,所以抢抓扶贫移民实施的良好机遇,用好用足扶贫移民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好扶贫移民工程,使之更好服务全县当前正在进行的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园区建设等各项工作。

  上林县老乡家园扶贫移民搬迁项目位于明亮镇,沿进城大道向道路西侧延伸约300米,项目占地约150亩,总投资约4.5亿元,建设住房约1050套,搬迁安置农村人口约5000人。区域内县城规划配套设施有旅游集散地、幼儿园、建材综合市场、创业返乡园和客运总站。为完善城南开发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本项目拟配套农贸市场、体育活动公园、卫生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网点、土特产推广中心、少数民族旅游风情街、农家乐、手工业作坊、光伏扶贫和“两广”帮扶培训基地等项目配套。结合项目相关配套及周边县城规划配套,促进移民从事第一产业就业,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民族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养老休闲产业、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按照自治区内各扶贫政策的部署,上林县创新扶贫开发理念,以精准扶贫战略“五有”(有房、有铺、有业、有技、有保)模式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1.有房:根据相关政策,城镇集中安置点住房按人均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50-120平方米建设,购房面积分别为8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

  2.有铺:安置小区内配套商业,发展县城旅游文化、手工业作坊,鼓励移民户通过配套铺面创业。

  3.有业:扶贫移民安置区将建设大型超市、酒店、卫生服务中心、土特产推广中心、少数民族旅游风情街、农家乐、手工业作坊、光伏扶贫和“两广”帮扶养鱼产业基地等。利用扶贫开发政策,促进特色农产品、民族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养老休闲产业、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这也将带动了居民的就业。

  4.有技:移民安置区将建设幼儿园、技术培训中心,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强扶贫移民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拓宽扶贫移民就业渠道,确保一个扶贫移民家庭至少安排一个人就业,争取帮助扶贫移民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充分就业。

  5.有保:搬迁后转为城镇居民的扶贫移民实行属地管理,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