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 ——右江区狠抓基础设施脱贫

28.07.2016  18:12

为了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


——右江区狠抓基础设施脱贫

  本网右江区讯(杨通永)一次次提及、一次次等待。7月1日,右江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启动,标志着该区群众期盼已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将得到逐渐改善。
   
    把基础设施脱贫作为整个脱贫攻坚的先手棋、当头炮。该区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群众形成共识,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16年未进行农网改造、16个村没有宽带网络、1517.1公里村屯道路有待硬化……右江区为自治区级贫困县而非国定贫困县,从上级获得的扶贫资金相对其他兄弟县较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历史欠账太多”。

  “我们想种菜卖,但路不好,拉到百色城菜都烂了,人们不爱要。”该区龙景街道凡平村凡上屯贫困群众黄瑛说。

  路不仅方便群众出行,对发展农村经济、助农增收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年前,该区阳圩镇那等村致富能人陆永芳带领群众养鸡,可是鸡养大了,却没老板来收。“路不好,车进不来,鸡拉不出去。”陆永芳说。

  右江区虽地处百色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所辖乡镇大都山高路远,如该区泮水乡距百色城93公里,而距兄弟县(德保县)反而只有60多公里。而且,大部分乡镇山路弯弯、群山座座,一些乡镇还要穿越原始森林。群众对基础设施脱贫的呼声特别高。

  听从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无论是向上级汇报,还是向群众说明,该区主要领导提到最多是基础设施建设。

  “7月15日封路。”这个消息对于该区汪甸瑶族乡沙洪村来说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群众期盼多年的通村公路硬化得以实施。

  沙洪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共有11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368户1506人。早年前硬化的通村道路老旧破损,早已飞砂走石,群众过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全村群众最希望能硬化道路了。”沙洪村党支部书记潘祖正说,道路硬化后,群众建房运输材料、发展产业拉物资都方便。

  据了解,沙洪村通村公路硬化项目起于汪甸集镇、止于沙洪村部,全长9.14公里,预计投入496万元,项目于2016年7月15日正式封路施工,计划今年11月30日完工通车。 

  基础设施建设是“大事件”,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据该区扶贫攻坚战指挥部最新统计,该区“十三五”期间需要硬化的村屯道路里程达1517.1公里,仅此一项总投资就超9亿元,而计算到易地搬迁、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总投入需28亿元。

  作为自治区贫困县区,该区本级财力可谓“杯水车薪”,钱从何来?

  该区努力对接农发行、国开行、右江区农合行等金融机构,争取各种政策性贷款和批发转贷基金。截止到6月27日,已整合到资金11.33亿元:其中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到账7.29亿元、自治区人民政府债券1.59亿元、农合行贷款2亿元。目前正在对接落实农发行未到位的通屯道路硬化资金2.3亿元和批发转贷产业扶贫引导基金8000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心所向,同时也是脱贫摘帽硬性指标。今年3月份,自治区将百色市右江区列为广西8个率先脱贫摘帽的县区之一,要实现脱贫摘帽,必须达到“九有一低于”的标准。包括行政村有硬化路、有水、通电、有公共服务设施等。

  为此,该区今年将努力利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老龄油路改造5条65公里、通屯道路建设3条42.5公里;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125处,小型农田水利242处;对23个拟脱贫摘帽贫困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

  为了山不再高、路不再远。该区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努力补短板,补“欠账”,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