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是“中国智造”的助推器

19.02.2016  19:43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榜。榜单前十强企业中,主要业务或拓展方向与互联网直接相关的公司就有中兴、华为、小米等6家。对于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而言,一项好的发明意味着庞大的用户基数,从而滋生利润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很多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只能“产值在国内,利润在国外”。

由于国内制造业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专利与国际知名品牌,许多企业仍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虽说早在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位居全球之首,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工厂”,却不能改变处于国际生产链的中低端,有些甚至是末端的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中国企业不可能再走技术依赖型的发展道路,只能走自主创新的产业创新之路。

中国要进行产业创新,就要重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完善专利制度。一方面,随着国家层面专利战略的实施,通过采取专利制度与产业、投资、科技政策联动,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环保节能、电动汽车和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专利的形成,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以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不仅应注重技术专利的数量和规模,更应考虑技术专利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提高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拥有量。为此,应提高研发投入占GDP比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

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占比就已超过一半,达到52.9%。这充分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抢占市场、获取高附加值的有力武器,成为走出去的敲门砖和通行证。在这个令人振奋的变化背后,人们看到的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看到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看到的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