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练就创新研发本领
面对新理念、新要求、新举措,我市相关领域专家、部门负责人、企业及市民代表畅谈感受,表示要咬定“创新”这一动力,为南宁创造更多辉煌。
●报告原声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南宁实践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自2016年7月揭牌运营以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依托南宁高新区产业基础,植入了中关村创新要素,构建起富有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构建起涵盖项目发展、团队构建、企业孵化、后续支撑等全价值链的“雨林生态圈”,合作交流企业逾3000家,成为南宁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领航者。
众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在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等开发区成长起来。目前,南宁有国家级创客空间2个、自治区级创客空间5个、自治区级“星创天地”6个,建成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17家。
“南宁公交南宁造”“南宁地铁南宁造”实现历史性突破,南南铝加工公司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铝材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市完善及出台了《南宁市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南宁市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不断加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南宁)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的先进科技成果汇聚的高地和交易平台;推动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与我市企业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深化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扩大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合作。
这些举措将加速南宁市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南宁声音
南宁高新区是我市集聚“高”“新”企业和技术人才的热土,尤其是伴随着中关村创新资源的引进与合作,迎来创新发展新阶段。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为核心区的南宁高新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成为广西首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我们要精准谋划好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快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谋划基地的正确思路、推动发展的具体举措。”南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耕表示,下一步,南宁高新区将推动“一基地、一园区”建设,帮助基地内企业与基地外企业打开合作通道,并依托相思湖成果转化平台,重点承接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异地转移,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南宁·中关村产业园规划设计,打造新的产业承接平台,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覃永武表示,市科技局将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将精神贯穿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改革创新力度,为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一步,继续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创新主体、推进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引导科技企业‘走出去’上下功夫,并加快以企业为核心,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产业协同等创新平台建设。”覃永武说。
●南宁愿景
以创新点亮前路,激活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我市不少企业期望坚持创新引领,让发展再上一层楼。
曾经主要靠建筑型材、门窗型材拉动,面临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挑战的传统企业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产品从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换,技术装备水平跻身世界同行业前列,一个以航空航天、轨道、汽车、IT、电子等新材料精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现代化企业已经逐步打造形成。公司董事长郑玉林说:“党和国家对高端制造业非常关注,这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激励。公司将切实按照十九大精神,继续加强创新和研发,致力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轨道装备制造基地。”
广西明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入驻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梁智洪期待企业未来能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产业基金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打造智能制造行业标杆。“未来我们将加大实施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逐步开展工业大数据分析和云平台服务,以创新引领支持南宁乃至广西的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