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县继承先烈遗志以民为本谋发展纪实
深秋时节,东兰县人民深深怀念着一个曾经引领他们寻梦、追梦的英雄的名字:“韦拔群!”
“人间万事出艰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韦拔群一家17人壮烈牺牲。而在东兰革命烈士陵园的英烈簿上,刻有2266个名字!
人们在缅怀和感恩中深思:“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奋不顾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
今年是韦拔群诞辰120周年。东兰县继承先烈遗志,以开展纪念活动为契机,把革命先烈的精神转化为强大发展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双核驱动”中拓宽改善民生之路,用老区的科学发展、群众的幸福生活纪念和告慰先烈。
纪念——在感恩中改善民生
红色东兰,是革命先辈们用热血浇筑的。邓小平、张云逸等曾在这里战斗,这里走出了5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全县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赤卫军,6300多人献出生命,1600多人参加长征。
2009年起,以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为起点,东兰县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不追求华丽的形式,而是把纪念活动当成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的契机。县委书记黄贤昌说:“民富国强是先烈们的夙愿,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一条41公里长的“红军路”,把东兰武篆镇、韦拔群故居、韦拔群牺牲地、巴马西山乡连接起来,这是2009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时筹资5300万元扩建的,惠及沿线5万多群众。
将军故里大变样。2012年起,统筹开展纪念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等5位开国将军系列活动,共实施4大项90个民生和产业发展项目,由此带动周边,甚至全县的发展。2011年起,每年配套1500万元,以实施“将军故里农村道路改善工程”为切入点,推动全县147个村在“十二五”期间全部通水泥路。
今年还是韦杰中将诞辰100周年,东兰筹集700多万元,实施了将军故乡东兰镇弄引屯的13公里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村级 文化 公共服务活动中心等民生项目。
11月13日,记者来到韦拔群的故乡武篆镇东里村,看到153户民房整修一新,困扰村民们出行的小河上建好了桥梁;听到拔群小学新建的教学楼里传来朗朗书声,扩建的拔群故居小广场上不时响起欢声笑语。在今年纪念韦拔群诞辰120周年活动中,东兰县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在东里村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并借助纪念活动,对韦拔群故居、韦拔群纪念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革命遗迹进行提升,充实红色旅游的内容。
攻坚——3年5.62万人脱贫
东兰县条件艰苦,人均耕地只有约0.66亩。到2011年,仍有15.1万多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再苦,能苦过拔哥干革命的时候吗?东兰人弘扬先烈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向贫穷宣战,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轰轰烈烈地展开。
“两头黑山猪就要出栏了,生态养殖价格高,每头七八百元的纯利。”盘点今年的收入,三石镇长峒村贫困户杨再坤笑逐颜开,这是精准扶贫带来的效果。县扶贫办根据长峒村的特点,“量身定制”养殖黑山猪。年初,给村里的贫困户送来180头猪仔,如今已到收获季节。
经过调查摸底,东兰县完成贫困村审核和公示73个,识别出贫困人口25164户95336人,并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农户,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扶贫模式,制定以核桃种植、黑山猪养殖、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帮扶项目3260个,精准扶贫不漏一村一户。
整合资金,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在武篆镇红里村,投资409万元建设的8公里通村路即将完工,村民黄公本说:“路通了,找钱的门路也多,拼个三五年,日子就好了。”
2011年以来,东兰县在贫困村实施村级路改造57条,解决12.5万人行路难;新建家庭水柜1130座,人饮工程553处,解决8.1万人饮水难;改造危房(含茅草树皮房)6363户,解决2.48万人住房难。
启动“整乡推进”泗孟示范区建设。整合资金1亿元以上,两年时间内实施168个项目,从根本上改善泗孟乡20户以上自然屯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发展产业,一次性解决该乡贫困问题。
易地搬迁实现扶贫生态城镇化三赢。累计投入资金9500多万元,实施扶贫搬迁试点工程88个,惠及3000多个贫困家庭。
据统计,2011年新一轮扶贫开发实施以来,东兰县累计有5.62万人成功脱贫。
告慰——老区生态文明谱新篇
让老区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对先烈最大的告慰。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东兰人并不满足,县长徐迪克说:“我们深知和发达地区差距很大,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东兰县集革命老区、大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水电站库区于一体,自然环境恶劣,该如何科学发展?该县提出“生态立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
“生态是立县之本!”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经历2010年特大旱灾的考验,东兰县形成了共识。全县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2.7万亩,治理石漠化170万亩,种植经济果木林4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7%,发展经济的同时保住了青山绿水。当前,东兰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基础上,大力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
旅游旺县。以红色旅游为招牌,以绿色生态、长寿养生为基础,走“以红带绿、以金(铜鼓)促红、以绿推红”的路子,建设“红色陶冶心境、绿色调养身心”的国际高端生态养生旅游基地。三弄原生态瑶族铜鼓民俗村、月亮河长寿村全国异地养老基地等一大批旅游项目正在推进。今年1月至10月,全县接待游客79.5万人次。
产业富县。目前,东兰县已经形成了板栗32.5万亩、核桃19.4万亩、油茶10万亩、桑园3.4万亩、糖料蔗1万亩;年出笼东兰乌鸡92.3万羽,出栏黑山猪8.1万头的产业规模。
发展“蛋糕”越来越大,落入群众口袋的红利越来越多。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东兰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亿元,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财政收入1.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10元,同比分别增长11.4%、12.5%和14%。(广西日报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刘廷智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