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广西环江食安监管“变脸”

05.12.2016  17:04

  图为监管人员检查食品加工小作坊。

 

  近年来,随着食品药品监管范围的调整,食品药品监管压力不断加大。广西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面对压力,没有“等、靠”,而是因地制宜,转变思路,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了科学有效监管。

 

  科学“分流” 整合人力资源

 

  “我们这里的女孩子都是当男人用。”环江思恩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谭丽群笑着说。你很难想到,面前这位所长曾是一位有着13年教龄的女教师。2014年河池市组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谭丽群通过层层选拔成了这里的所长。除了谭丽群之外,所里还有3位年轻的女同志都是这两年招录进来的。她们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急事难事样样冲锋在前,是名副其实的“娘子军”。

  据环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韦郁隐介绍,近几年环江县公务员招考中女同志通过选拔的比较多,导致局里男女比例失衡。目前全局70%都是女同志,下辖的12个乡镇基层食药监管所里面有10个所的所长是女同志。如同谭丽群一样,这些女同志丝毫不娇气,着实撑起了半边天。而且,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致、耐心,她们开展工作很有一套,赢得了行政相对人的认可和尊重。

  结合工作人员性别构成的现状,环江县局对局稽查大队和基层所的监管事权进行了科学“分流”。将监管难度相对较大、业务要求相对较高的监管领域,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学校食堂及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交由稽查大队直接监管;涉案金额较大、案情较复杂的食品违法案件,由稽查大队负责查办或指导办案;食品流通、餐饮食品、村级卫生室等,则交由基层监管部门负责。科学“分流”改变了大事难事没人管、实事琐事多头管的局面,有效解决了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监管任务繁重的问题。

  对重点领域的综合治理,该县采取了“局所联动”的专项整治方式,由局领导带队,形成执法合力,有效增强了执法的权威和震慑力。

 

  纵横共治 消除监管盲区

 

  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加之民众维权意识薄弱,广大偏远农村一直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灾区。为此,环江县局创新工作方式,从“纵向”着手,在每个村庄聘请了一位在当地具有较高声望的村民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员,同时各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举了若干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基本实现了各村民小组食品安全自治。为充分发挥协管员及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乡镇食药监管部门定期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

  除此之外,当地食药监管部门从“横向”着手,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与质监、工商、公安、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联动协作,加强联合风险监测,基本实现了信息同享、风险同担、稽查同步。

 

  一站式服务    解决办证难题

 

  “就用了3天的时间还不用跑县城就领到证了,太方便了。”日前,在大安乡食药监管所领取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许可证的蒙暖仁对环江县局的一站式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为方便乡村群众办事,节省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环江县局在全县12个乡(镇)推行了“一体化”网上行政审批,向乡镇食药监管所充分放权。“环江的食药审批工作,已经全部下放至乡镇食药监管所办理,农村经营户办证不用到县城了。”韦郁隐说。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乡镇食药监管所一般选择在当地圩日集中为经营户办理审批工作。如果有特殊情况,经营户还可以提前打电话预约。

  将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核发、各审批事项的初审、现场核查、许可证送达等环节授权乡镇食药监管所办理,是环江县局为解决乡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办证难、监管部门行政成本大等问题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提高行政人员工作效率的一次探索。

  据悉,截至去年底,环江县12个乡镇全部实现了网上行政审批“一体化”,行政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行政审批速度较之前提高50%,群众满意率达到100%。环江县也因此被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乡镇依法行政规范化示范县。(韩湘丽 梁芹 韦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