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纪录广西]新石头记

18.12.2014  09:51

新石头记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王万程

12月16日上午,记者前往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去采访“石头”。

这块石头,不是《红楼梦》中女娲氏补天之时所炼之石,但也曾经“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历经千百万年地质变化,在贺州市广阔的大地上,形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汉白玉大理石矿山资源,远景储量达26亿立方米。贺州大理石有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灰黑色、黑色等类型,其中白色型占整个大理石储量的76%,为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是中国乃至亚洲少有的特大型白色大理石矿山之一,储存量和开采量位居全国前列。区内外石材客商都习惯把贺州白色大理石叫做“贺州白”或“广西白”。“贺州白”可与意大利大理石著名品牌“卡拉拉”相媲美。

千百年来,贺州漫山遍野的大理石,曾是当地人抱怨的“发财致富绊脚石”。“满山的石头,不能啃,也不能吃。”平桂管理区的左有新说:“那时候,人们想得更多的是田里能产多少稻子,能收多少油茶。”

上个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左有新一家没有分到好田地,却分到了“石头山”,这让他们觉得“运气很不好”。

1992年前后,平桂区西湾附近有人开始采掘石材,并且很快致富。“曾经无用的石头”,犹如一夜之间成了众人争相攀捧的“通灵宝玉”。一场肩背马驮的石材开发热迅速掀起,“疯狂的石头”拉开序幕。

左有新兄弟也从石头山中看到了“点石成金”的希望。

“当时开采大理石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有钢锯,有力气就能上阵。”左有新回忆,“那时候没有铲车,靠人工推斗车,锯下一块石头,要30多个人用绳子拉。”

历经20多年,左有新兄弟经营的石材公司已成当地最大石材企业。“员工80多人,现代化设备,10年前干一年的业务,现在一天就能完成。”左有新说。

然而,在贺州市石材产业轰轰烈烈起步时,广东的云浮已平步青云。仅在1992、1993两年间,这里的石材企业迅猛发展,增至2260多家,形成了年产板材850多万平方米、石材石粉70万吨的生产能力,石材工业年总产值达10亿多元。而即便到目前,贺州石材企业才有344家,能称得上大企业的寥寥无几。

一样的石头,不一样的价格,这让贺州人深思。

有人认为是管理与技术的问题。自2008年以来,贺州市近300多家石材企业从“个体户”升级为“有限公司”,在管理与技术上进行了普遍革新。然而,即便如此,贺州石材产业仍起色不大。一样的石头,还是不一样的价格。

有洞晓业界的明白人说了句敞亮话:“贺州石材业一直徘徊于低端石材市场,错过了像云浮那样的机遇。随着国内石材产业走下坡路,低端石材产业尤其没有市场,逆势发展,当然没有出路。”

此外,由于低端石材开发污染环境,地方的管理越来越严,“疯狂的石头”开始变成“时运不济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