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图书馆举行“中华再造善本专题展”及古籍系列体验活动 近赏精美高仿古籍 远思古人读书乐趣

12.06.2016  19:37



读者近距离了解古籍的修复、装订、传拓技艺。 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龚文颖)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在广西图书馆举办了“中华再造善本专题展”及古籍系列体验活动。当天,众多读者近距离欣赏了广西仅有的3套高仿古籍精品集之一,并亲身体验古籍修复、装订、传拓技艺。

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血脉,是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结晶,但如今存世的珍本少之又少,专家学者难得近观,普通读者更无缘一见。如何保护好珍本古籍,又能利用好它们?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部分,《中华再造善本》通过缩微、扫描、原样影印等现代技术,制作了高仿版本。

每套价值300多万元的《中华再造善本》贵在哪里?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蓝凌云介绍说,它的制作非常讲究,采用优质宣纸精印,纸张的酸碱度经过严格的PH值测试,适合长期保存;装帧依照古籍的原本,分别采用线装、经折装、卷轴装等,让读者体会到阅读原书的乐趣。但它的最珍贵之处,在于把分藏在海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的稀有古籍善本进行了整理,包括宋元珍版758种1394函8990册,以及556种明清两代珍稀古籍等。为了使《中华再造善本》为学界所用、为大众共享,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图书馆各获赠了一套。

11日上午,那些久已绝版而又传世孤罕的古籍再造善本,静静地躺在广西图书馆的展示柜里。“广西没有宋代的古籍善本,我们要查阅资料,必须得跑一趟区外,或者查阅影印本、缩微胶片等。”蓝凌云介绍,如今专家学者、普通读者都能在广西图书馆4楼阅览室,阅读到这些几近“原汁原味”的再造善本。

原来古书是这么翻着读的!”一名小读者接过一根专用竹签,在专家的指导下,用竹签轻轻插进再造经折装《洪范政鉴》的折页间隙,从右侧滑到左侧,再在纸张折缝处轻轻一挑,把书页从左边翻至右边。这么珍而重之的阅读方式,在印刷业发达、书籍浩如烟海的今天,是很少能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