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盲人乐师和他的文艺队(1/6)

25.11.2014  11:45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汤水粦和他挂满墙的乐器。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刘志杰/文  张存立/图

        52岁因病失明,靠着听觉自学成才,把锣鼓、二胡、月琴等乐器捣鼓得样样精通,读书不多却偏爱文艺,行动不便却拉起一支活跃的文艺队伍。柳城县东泉镇74岁农民汤水粦把自己的“黑暗人生”过得有滋有味,成了远近有名的盲人乐师。

        盲人乐师

        11月20日晚,柳城县凤山镇热闹得很,受当地老戏迷们的邀请,该县东泉镇九九文艺队和沙埔镇上雷文艺队来到凤山演出。

        这是一场非常纯粹的乡镇文艺爱好者之间的联谊。舞台是一块不到100平方米的晒谷场,几根水管连接起来,撑起一块绸布作为舞台背景,前面两个高音喇叭,乐队就在舞台左边演奏。晚上7时一过,男女老少就扛着椅子、凳子陆陆续续过来,准备看戏。

        晚上7时30分,演出正式开始,两支文艺队带来的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乐器都是大家常见的锣、鼓、二胡等。鼓在这样简单的乐队中,往往充当“指挥”和“节拍器”。敲鼓的,正是74岁的汤水粦。

        尽管眼睛看不见,汤水粦掌握舞台的节奏却相当到位;鼓点带着锣、二胡等的演奏,完美地配合着节目的演出。《阿三戏姑爷》、《劝嫂改嫁》这些传统彩调剧,尽管许多老人已听过多遍,表演时仍引起不少的掌声。

        “彩调要听腔调,唱得好,锣、鼓、二胡的配合很重要,老汤的鼓点很到位,听着舒服。”今年70多岁的涂惠群是凤山文艺队的领头人,跟汤水粦相识多年,她对老汤很尊敬,也很欣赏。“别看他年纪大,眼睛又看不见,搞这些乐器确实很拿手。”

        自学成才

        汤水粦是东泉镇青山村松树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小时候唱过彩调,成年后繁重的务农生活,使得他并未跟打鼓、拉二胡之类的文艺生活有过交集。1992年前后,52岁的汤水粦忽然发现自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后来到广西一所医院检查时,确诊为青光眼,而且无法治愈。

        “后来就完全瞎了。”汤水粦介绍,他眼睛患病可能跟年轻时在生产队干活有关,那时东泉镇还种植烟叶,他是生产队里的烤烟师傅,眼睛长期经受烟叶烘干过程中的热气,最后出现疾病。

        52岁失明,对于很多人来说难以接受,尤其对以务农为生的农民来说非常致命,因为不仅不能做农活,如何打发下半辈子都是件难事。“眼睛看不见,也没什么事干,只好听戏、唱彩调打发时间。”汤水粦介绍,他就是靠着听,慢慢学会了敲鼓、拉二胡、弹月琴、弹秦琴等。“看不见乐谱,即使看得见也看不懂乐谱,完全是自学,听多了,再慢慢摸索。”至于是怎样学会这些乐器的,他自己都答不上来。

        汤水粦特别舍得花钱,家里的锣、鼓、二胡、月琴等乐器,组织两支文艺队的乐队都绰绰有余。

        组织文艺队

        1999年前后,一支桂林的文艺队受邀到东泉镇上演出,演出两三天,非常受欢迎。汤水粦也到现场听彩调,回来之后,他有了想法:镇上爱好彩调的人这么多,自己又能敲锣、拉二胡,干吗不组织一支文艺队呢?

        于是,汤水粦联系镇上的一些文艺爱好者,得到大家的支持。就这样,东泉镇上最早的民间文艺队——九九文艺队组织起来了。刚建立时,只有几个人,平时大家排演节目的地点,就在汤水粦居住的房子里。

        “汤师傅彩调唱得好,我们就跟着他学,他又会敲鼓、拉二胡,大家没事都往他那里跑,好玩。”今年57岁的温小兰是九九文艺队最早的队员,也是骨干。温介绍,九九文艺队经常到各乡镇演出,还去过鹿寨、荔浦等一些乡镇演出,汤水粦既是组织者,又是乐师,很多老戏迷都知道东泉镇有个“老汤”,鹿寨及柳州市区一些彩调爱好者到了东泉镇,都要跟“老汤”打个招呼。

        九九文艺队主要是唱彩调,也排演小品,外出表演时,还能拉起一支广场舞队。前几年,该文艺队还被评为柳城县“百村百戏”群众文化活动优秀文艺队。

        不怕没饭吃

        汤水粦有5个子女,都很孝顺,但他并没有跟子女们住在一起。1996年前后,他搬到东泉镇上的房子一个人居住。对于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来说,一个人住多不方便,可能连饭都吃不上,但汤水粦从来不怕没饭吃。

        “经常有周边一些乡镇的朋友过来,到了东泉镇,肯定要到我这里坐一坐,吃饭什么的就好解决了。”汤水粦笑着说,文艺队经常在家里排练节目,他们顺便帮他做饭。温小兰前些年就帮他做了几年饭。后来,温外出了一两年,其他成员就顶上。

        因为经常外出演出,汤水粦结识了不少的朋友,有的甚至有几十年的交情。70多岁的廖凤玲住在柳州市北雀路一小区,跟汤水粦认识十多年,也合作演出过。廖说,她小时候有一帮好姐妹跟着师傅学唱彩调,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了。如今,廖凤玲有时还跟着汤水粦的九九文艺队下乡演出。谈及此事,两人都有些感慨。

        “现在唱彩调的人越来越少了,能摆弄这些锣鼓、二胡的也越来越少了,我们年纪大了,就怕以后没有人玩这些东西了。”汤水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