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书法家秦胜国:天下绝“舞” 唯“美”人生

13.08.2015  16:09

广西新闻网 -南国早报记者  李丽

        8月1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唯美至上秦胜国书法艺术展”在广西博物馆举行。此次书法艺术展展出秦胜国近几年来创作的100余幅得意之作,展期将持续至8月16日。展览开幕前夕,记者来到秦胜国的书法工作室,了解他的书法创作轨迹

        获“天下第一舞”美誉

        此次展览是自1987年首次在广西展览馆举办个人书法展之后,秦胜国在南宁举办的第二次个人书法展。说起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秦胜国说,在全国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文艺界的一分子,他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抒写一份爱国情怀,以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时,也借机向社会各界宏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魅力,传播“唯美至上”的书法理念。

        秦胜国自9岁开始练书法,至今研习书法已50年,创作作品上万幅,但最让他难忘的还是在2012年10月18日桂林国际创新创意文化节上创作的50米×20米巨型“舞”字。其实早在1989年,秦胜国就在自治区团委举办的“献给首府的鲜花”大型文艺晚会上,现场创作了一个长29米、宽10米的“舞”字,并从此获得“天下第一舞”的美名。

        2012年,将近60岁的秦胜国,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加上他当时还在心脏手术后的康复期,但为了宏扬书法艺术,秦胜国决定搏一次。此次的“舞”字篇幅规格扩大到50米×20米,写字所用的拖把也从此前的3只增加到4只。在请人把4只拖把用铁板和铁丝固定在一起后,又买来一个直径1米多宽的洗澡盆、3箱墨汁和2箱调墨用的二锅头高度酒,重量约40多公斤,最后组织工作人员用1000多张全开白纸拼接成巨幅大纸。

        当他拼尽全力将“舞”字写到一半时,体力严重透支,脸色苍白。组委会担心秦胜国会出事,劝他到此为止。他看着写到一半的“舞”字,心想:怎么能够半途而废呢?最终,在观众的一片掌声中,他坚持写完了巨型“舞”字,使“天下第一舞”更大,更有神彩。

        写出意境奇逸的“秦书”

        秦胜国介绍,他的外祖父是中国著名的工笔画大师于非闇,他自幼得家学熏陶,并研习颜书、柳体、欧体、魏碑等法帖。他临摹过大量的碑帖,常随身携带,反复琢磨。秦胜国大学时读的是历史系,但他涉猎很广,音乐、舞蹈、篆刻、魏晋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喜欢,课余时间都泡在中国文化里。

        数十年的临摹,无数次的“入帖出帖”,秦胜国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融魏碑、唐宋草书为一体的行草书风格。书法艺术评论家蒋骏雄把秦胜国的书法艺术特点概括为“意境奇逸”,并将其书作称为“秦书”,“借用并融入国画水墨飘逸之雅趣,篆刻刀法深沉古朴之拙劲,音乐旋律跌宕起伏之节奏,舞蹈灵动劲健之神韵”。

        “我足足用了20多年来钻研行草书的章法结构。我写字都是一次而成,这都得益于我研究的‘梅花间竹’章法。”秦胜国解释说,整幅作品,要注意字形大小、长短、收放结合;笔画粗细、干湿、虚实、断连、快慢结合;布局疏密、向背、浓淡结合。

        坚持走“唯美”的道路

        作为一名书法家,秦胜国一直有一个愿望,把自己的书法艺术传承给更多的人。为此,在1979年,他为南宁第一期“南宁书法夜校”行草班任教。此后,他先后编写出版了《墨海腾龙——秦胜国书法艺术集》、《秦胜国书法艺术——行草书章法鉴赏》等多套教材传承于后人。

        作品如人品,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秦胜国的一名学生覃天龙12岁时因为一次医疗事故,导致身体残疾。覃的父母找到秦胜国,想替儿子拜师。为了帮助覃天龙重拾自信,秦胜国收下了这名残疾的学生。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秦胜国一有空就赶到覃天龙家,从一笔一画开始教他练起,并与他聊天谈心。如今,长大成人的覃天龙依靠一手好字养活了自己。

        在书法界“流行书风”日渐盛行的情况下,秦胜国坚持自己的“唯美”道路。他说:“美的书法作品,最起码是结构好、笔画漂亮。只有唯美的作品,才能经受得起大众检验,也才能传承书法艺术传统。我也想告诫书法爱好者,学书法一定要走唯美的道路,不要急功近利、盲从跟风。”

        人物简介

        秦胜国:祖籍河北,1955年生于南宁,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为南宁市首批获“德艺双馨”称号的艺术家之一。现任南宁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95年和1996年,两次在澳大利亚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