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池市委书记(五):习总书记关心的“南方核桃”在这里

03.06.2015  14:48

习大大关心的“南方的核桃”产自河池。通讯员 罗福永摄

南方的核桃不比北方的逊色。 广西新闻网 记者 谢琳琳摄

网媒记者品尝核桃。 广西新闻网 记者 谢琳琳摄

广西新闻网 南宁6月1日讯(记者 谢琳琳)今年全国“两会”,习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的时候,专门过问了“南方的核桃”,引发了广西网民的热议。其实“南方的核桃”产自河池,种核桃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小小核桃成为河池农民的“养老保险”和“绿色银行”。位于桂西北的河池市,石漠化面积达到了59%,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河池市如何发展核桃产业?5月30日,在第三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西行采访团走进河池,本网记者与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就此展开交流。

记者:我们都知道,习总书记今年3月8日在参加全国人大广西代表团审议的时候,专门过问了的“南方的核桃”,其实“南方的核桃”正是产自河池。而这小小的核桃,也经历了由“河池的核桃”到“广西的核桃”名称的变化。这个转变,可以看出河池市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请您介绍一下河池核桃种植、核桃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黄世勇: 河池从2012年起在大石山区全面推进核桃产业建设。今年3月8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广西代表团审议时问到河池的核桃。2011年底全市核桃种植面积是13万亩,到现在增加到了216万亩。如今全市11个县(市、区)都已经有了核桃挂果的情况。当前以至今后我们将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护上。这200多万亩核桃丰产后,预计农业产值将超过3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种植核桃年收入会超过5000元,前景良好。这是一个能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产业。

记者:请您谈谈发展核桃产业对农民增收、石漠化治理的意义。

黄世勇: 河池市位于桂西北,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是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全市总面积是3.35万平方公里,即5026万亩,石漠化面积占全市面积达 59%。其中,显性石漠化面积有1250万亩,潜在石漠化面积有1715万亩。全市总人口420万人,按照国家划定的新扶贫标准,2011年全市贫困人口达162万人,截至2014年底,全市尚有83.74万贫困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占常住人口的24%,而且这些贫困人口基本上都分布在大石山区。这么大面积的石漠化地区,那里的农民要脱贫致富,出路在那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2012年初,河池市委、市政府在研究新阶段开发扶贫工作时考虑:要在石漠化地区推动开发扶贫工作,必须选好扶贫产业,只有产业的发展才能推动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觉得石漠化地区的产业选择,应该考虑几个原则:一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融;二是富民产业和富县产业兼顾;三个是短线产品和长线产品兼有。而核桃就能够实现这样的要求。核桃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晚熟,一般是8年到9年可以结果;另一种是早熟,一般是4年到5年能结果。面对这种效益好但收获期迟缓的产业,我们是以“只要惠及子孙、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去推动的,也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在实践当中,我们总结出一种套种模式,就是把晚熟品种和早熟品种间种,并在核桃林里面间种其他低杆早收作物,比如黄豆、玉米、药材等,这样就可以实现短线产业和长线产品兼有的目标,使农民在核桃没有收成期间也能有收入。

我们把核桃作为“整市推进”的扶贫主导产业来大力推动,不仅是因为这个产业符合河池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切合河池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还有就是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对实现河池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核桃是保障粮油安全的战略性树种。我国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油料生产,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河池力推核桃产业发展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要求。其次,核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经过对凤山县、天峨县、南丹县的调研,以及到贵州赫章县、云南省大姚县和漾濞彝族自治县的考察发现,核桃已成为这些山区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和“绿色银行”。河池在全市山区发展核桃产业也会收到这样的效果。再次,核桃是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树”。实践表明,核桃树根系发达,见缝便钻,吸水固水能力较强,有利于遏制水土流失。同时,核桃高大繁茂的树体可为多种野生小动物提供繁衍栖息地,其枯枝则可成为一些菌类的生活场所,使石漠化地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河池在石头缝里种核桃,一定能够产生好的生态效果。

自2012年初开始“整市推进”核桃产业以来,我们克服了观念、资金、人员、技术、苗木等困难,实现了很大的突破。目前已成为广西全区最大的核桃产业基地,全区唯一实现“十百千”产业化扶贫项目全覆盖的设区市。我们一定千方百计加强管护工作,确保这个产业真正成为河池大石山区的致富产业和“生态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