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受损频"咬"车车主心慌慌 南宁路面陷阱何时消

21.10.2015  12:56

  10月17日上午,凤岭南路,一小车撞上一个掀翻到路上的井盖受损

  10月20日晚,凤岭南路下穿高速路附近,锥筒警示车辆小心损坏的井盖

  10月19日凌晨,民族大道青秀路口下穿隧道一排水管网盖板受损,导致过往近20辆机动车发生爆胎。事故幸无人员伤亡,不过关于路面“陷阱”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的问题,再次引发车主热议,其中又以井盖受损“”车现象最多。类似事件屡见不鲜,这是为什么?相关责任单位是否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或降低此类事件发生?遇到类似事件,市民又该如何应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相关连接: 民族大道排水管网“张嘴” “咬破”近20辆车轮胎

  路面井盖频惹事  车主开车心慌慌

  10月19日凌晨,民族大道青秀路口下穿隧道西往东方向的中间车道,排水管网上的一块铁板因被重车压陷形成一个深坑,导致近20辆机动车发生爆胎,所幸无人伤亡。

  据了解,该隧道于今年8月才通车,尚未移交市政部门管理,或因过往重型卡车较多,用作排水管网盖板的铁板被压坏。至20日中午记者重访原地时,修复工作还在继续,过往车辆小心翼翼地绕行。

  “这样的事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路面公共设施损坏所存隐患表示担忧。

  家住经开区的张女士每天开车从白沙大道前往云景路上班,一下竹溪立交拐入云景路,车速就会慢下来。“很多井盖就设在路中间,甚至两条车道都有井盖,20米左右就有一个,车子压上去咣当响。”张女士说,开车走这一段路特别担心,经常需有意识地避开这些井盖。偶尔也会看到路上有井盖破损,也让她对井盖潜藏的隐患感到忧心。

  相比张女士,车主李先生就更闹心了。10月17日,他开车途经凤岭南路。一个重达几十公斤的下水道井盖不知何因,翻躺在路中间。李先生的爱车顿时中招,底盘严重受损,维修费就花了3万多元。

  行车陷阱真不少  市民盼尽早整改

  昨日,记者走访了云景路、白云路、明秀路等多条路段,发现很多井盖设在车道中间。由于窨井数量不少,路旁的井盖也占据相当一部分。

  不仅是井盖,在一些市民看来,设置不合理的路口,也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在白云枫林路口,车辆从白云路右拐进枫林路,因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没有明显区分,且路边没有任何警示标志,车主稍不留神,就会拐到非机动车道上。一半车身骑在非机动车道上,10多厘米的“落差”让人始料不及。

  “一路剐一路冒火花,底盘都快要剐坏了。”住在附近的居民梁先生目睹了好几次这样的情况,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给车道划上标志,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记者在该路口观察,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就有6辆从白云路拐入枫林路的机动车中招了。

  遇问题及时反映  安全出行齐努力

  据了解,类似窨井这样的公共设施,关乎很多单位。“井盖的产权单位涉及电力、通信、水务等十几个单位,但市民习惯一遇到问题,先找市政部门。”南宁市江南区城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其所在的市政办公室每个月都会接到多起有关井盖破损的反映,而这些破损井盖的责任单位很可能都是外单位,“归市政部门管理的,主要是排污管道”。

  对于部分市民关于“井盖为何设在道路中间”的疑惑,该工作人员解释称并非刻意如此,而是每个路段情况不一样,根据实际需要才如此设置,“排水井盖多会选择在道路两旁,一般是为了方便排水。

  “市民中如果遇到井盖缺失、路面坑洼等城市管理问题的,可以拨打12319或‘南宁12319’微信平台反映,我们会尽快作出处理。”南宁市城市管理热线工作人员解答道。

  “车主要注意行车安全,进入隧道一定要记住开启灯光,拉大与前车的行车距离,减慢车速,注意路面的井盖或排水管网,小心驾驶。”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内务中队中队长李晓华表示,交警在日常巡逻中,发现井盖或隔离栏等公共设施受损,会第一时间排险,并及时通知责任单位。然而,安全出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车主文明行车很重要,而相关部门在公共设施的完善和维护上也还需要继续努力。 (记者 周志英 实习生 陈少青/文 记者 刘增璇/图)

编辑:梁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