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葆玖因病在京去世 享年82岁

26.04.2016  10:36

  京剧大师梅葆玖于4月25日11时在沉睡中离开人世,享年82岁。梅葆玖3月31日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梅兰芳子女中唯一继承梅派艺术的传人,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当今京剧界举足轻重,多年来培养了许多艺术传人。

  据身边人透露,梅葆玖生前身体尚算健康,3月19日刚过完82岁生日。今年梅葆玖还参加了两会,并独立完成报到。梅葆玖的提案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  认识繁体字。

  为了梅派京剧艺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被更多年轻人熟知,梅葆玖先生曾经给予电影《霸王别姬》《梅兰芳》极大的支持。电影《梅兰芳》首映时,导演陈凯歌曾给梅葆玖先生深深鞠躬,感谢他对电影《梅兰芳》所表现出的大度、包容与帮助。(闫平)

  梅葆玖最后一场公开演讲:每遇鼓掌都会起立合十欠身

  上月底,有消息称梅葆玖老先生因病入院。记者获悉,梅老先生在入院前(3月29日)还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了一场讲座,这是他人生中做的最后一场公开演讲。

   讲座回顾父亲传奇生涯

  记者了解到,3月29日,梅葆玖老先生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竟先厅给师生们以“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对世界戏剧的贡献”为题发表演讲。讲座中,梅葆玖老先生回顾了梅兰芳追求极致艺术表演和致力于向世界传播中国京剧文化的传奇生涯,认为中国京剧和外国戏剧、歌剧、舞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写意。

  梅老先生以父亲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中《捧印》一场戏为例对京剧的写意特征做了细致讲解,并以《打渔杀家》《贵妃醉酒》《美猴王》等作品为例,阐释了京剧本体具有的流畅性、伸缩性、雕塑性等特征。

  他指出,梅兰芳表演艺术在关于演员、剧中人物和观众的关系方面对世界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同时还总结了父亲梅兰芳的成功:一方面是取决于个人的刻苦努力,多方面地学习和追求,乐观、豁达和诚挚待人的高尚品格;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戏剧文化的深厚、京剧气质的尊贵,及当时戏剧文化市场比较成熟。

梅葆玖和父亲梅兰芳

   老爷爷一点架子都没有

  参加讲座的同学告诉记者,整个竟先厅坐满了人,有两三百名同学。演讲的过程中梅老先生状态一直很好,台下很多同学都不禁感慨梅老先生已82岁高龄精神还这么好,并且思路也很清晰。

  据参加讲座的王同学介绍,在舞台上的梅老更多的是和同学们分享梅兰芳先生当年出国演出的情景。“梅老先生在提起梅兰芳艺术成就的时候很客观,没有加入个人情感,我觉得这点很不容易。

  葛同学回忆称,老先生很谦逊,在舞台上几十载,给晚辈后生做演讲还这么平易近人,也不曾提及自己在艺术上的成绩,很难得。“每次大家鼓掌的时候,梅老都会向大家起立双手合十并微微欠身,小小的举动让在座的每位师生都很感动。

  她同时还表示,现场的同学都亲切地称梅葆玖为老爷爷。大家都说老爷爷身上有一种老年人特有的可爱。演讲结束后很多同学去找梅老先生签名,因为行程很紧原则上是不允许照相耽误时间的。但只要有同学找梅老先生签名,他都很耐心地签名、合照,还一直笑着和同学聊天。

  樊同学在梅老先生演讲的过程中还在手机上做了笔记,“中国戏剧是有规律的自然动作”“演员和角色之间要一根针都放不进去”等,如此简单的几句话,让在场的同学们记忆深刻,“梅老爷爷的话让我们‘90后’的同学,真正感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的尊重与热爱。”她说。

据《法制晚报

戏以传人  支持创新

梅葆玖:请不要称我为大师,不要增加我的负担

梅葆玖京剧造型 

  《新民周刊》近期曾刊发一篇关于梅保玖的专访,文中提道,梅保玖年轻的时候也是时髦前卫的“民国公子”,开好车、吃牛排、听音乐,甚至会开飞机,“按照我的性格,并不在乎唱戏不唱戏。如果我不上台,可能现在和我的两个哥哥一样,已经是一名出色的教授或者工程师了。”不过为了梅剧团,他还是担起了传承的责任。

  梅保玖一生致力于梅派艺术发展,在这篇专访中,他详谈了自己对流派继承保护的看法,同时,仍谦卑地表示不愿被称为“大师”。

  记者:您近年来在全国政协开会时多次提交《关于重视京剧流派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的提案,引起不少与会者的支持。有人觉得,您是梅兰芳的儿子,自然要维护流派的权威性。也有人觉得,您的这一提案,是真正在为中国京剧的未来着急,流派的继承保护很有必要。对此,您本人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梅葆玖:说起要培养京剧下一代,我觉得唱京剧你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离开根,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观众就不来了!在北京,你演新戏要立得住,还是需要老戏的基础。要做到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所以我说只要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然后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咱们中国戏曲就是讲究所谓的“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演员靠卖票为生,你就得靠你身上的艺术把观众吸引过来。

  记者:您本身是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恰如您自己当年担当起梅剧团时所说的那样,“父亲在台上是怎样的,我一定还是要维持他这样子去演,一点都不敢乱动”。可同时您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例如您前两年录制出版的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还有将您父亲的《太真外传》改编成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也包括您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可见,您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

  梅葆玖:说到这个问题,我父亲本人就是一个喜欢改革、创新的艺术家。他并没有一味强调味儿要是那个味,韵还是那老韵……那个时候跟现在,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我父亲身上的很多戏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所以即使他改了之后,也还都是有根有源的,那样观众才爱看。

  我也是这样的想法,你看《大唐贵妃》这戏,原来《太真外传》里的主腔主调我们都没敢动!《贵妃醉酒》,一个谱位都没动,加上交响乐为的是丰富一些,在戏剧气氛上增加一点韵味。但是我不能说加上以后它就不是京剧了,因为还得靠胡琴、二胡、鼓,还得靠这几大件。当初在找我录的时候,我就要求别离开梅派的韵味。如果是梅派加disco,那就麻烦了!一定要还是原汁原味的,但是可以比原来更丰富一些,加上了和弦、配器,使得声腔更优美,更有气氛。

  记者: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又是当今梅派艺术的掌门人。可是这些年来您一直拒绝社会上把您称为“大师”。这是为什么?

  梅葆玖:请不要称我为“大师”。我更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中国真正的大师并不多。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不要增加我的负担,想太多了身体会不好的。和我们家好几代友谊的谭门传人谭元寿就曾经直接拒绝“表演艺术家”的称号,他说:“如果我是,那我父亲应该怎么称呼?”讲得很认真。这些年我对身边的朋友们也是这样说的,千万不要吹捧我,自己人夸自己人,那样会很“雷人”的。(综合)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