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最高检工作报告:群众有"获得感"

15.03.2016  09:26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最高检工作报告  

  “检察蓝”接地气 群众有“获得感  

     

  赵爱武代表 

     

  王鹏杰代表 

     

  宋良华代表 

  3月13日上午,曹建明检察长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说,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两天来,这句话成为人大代表们审议的热点,他们普遍认为一年来检察工作贯穿了司法为民的理念,检察机关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打击恶意欠薪,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工作报告】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1688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代表审议】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副市长赵爱武:恶意欠薪是一个老问题,但这些年并没有完全杜绝,特别是每到年关时,恶意欠薪问题集中爆发,甚至引发了跳楼讨薪等恶性事件,产生很坏的社会影响。一些建筑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与其有劳务关系的民工工资,以推脱躲逃等各种方式逃避债务,严重损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打击恶意欠薪犯罪行为,走出了一条好路子,维护了广大农民兄弟的权益,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一线实践】破解恶意欠薪难题,四川省南部县检察院自有招数,该院与劳动监察部门共建信息平台,共享劳动监察信息,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力度,一方面引导行政执法单位依法执法,另一方面及时从劳动信息中甄别用人单位劳动违法行为,通过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发现危害农民工权益的劳动违法犯罪线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从2015年1月至今,该院共监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1件,为140余名农民工要回200余万元“血汗钱”。

   沉下身子,进村入户上门服务  

  【工作报告】规范推进派出检察室建设,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夯实基层基础。

  【代表审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侨联副主席王鹏杰:检察机关以创新精神将触角延伸到乡村基层,与农民面对面手握手,实质上发挥的是“腿沾泥、接地气,听民声、问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泥腿子”精神。目前,河南省检察机关正在推进“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活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关切和期望。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检察工作,用实际行动贯彻司法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线实践】从2008年开始,河南省汝州市检察院就结合区域发展特点,科学配置检察资源,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科教园区、温泉特色商业区建立四个中心检察室,使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全市20个乡镇街道。该院探索出“三个三”工作法机制,发挥联系群众、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受理职务犯罪举报等职能,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检察院”。近三年来,该院四个检察室共发现并移交职务犯罪线索14起,化解乡村邻里矛盾纠纷180余起,为企业、村镇提供法律服务600多次,参与地方综合治理30多次,监督国家涉农惠农资金安全发放。

   两法衔接,保护“舌尖上的安全  

  【工作报告】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开展专项立案监督。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等共同制定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健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机制。督促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646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877件。

  【代表审议】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政协副主席宋良华:对食药领域的一些违法犯罪案件本应进行刑事处理,但个别行政机关执法中因制度漏洞等原因,并没有及时按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使不法分子逍遥法外。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建立“两法衔接”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互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合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更有利于保护老百姓的切身权益。可以说,只要“检察蓝”深入到行政执法机关,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就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护航市场法治环境,保护“舌尖上的安全”。

  【一线实践】从2013年开始,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检察院持续开展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先后深入各行政执法部门查阅案卷1251件,督促行政执法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5案15人,有力地打击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非法行医等事关人民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案件。今年1月,该院与区食品药品、工商、质检等20个部门建立“两法衔接”制度,随后的一个月就督促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起危害群众切身利益案件,彰显了“两法衔接”威力。

  (正义网北京3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