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留之际仍惦记党费 赵启桐:一位老党员的特殊遗嘱

24.08.2015  11:29

  

医院党委向赵启桐儿子出具党费收据

     

赵启桐坚持每月按时交纳党费

      “党费……三年……”“爸,我明白,交三年党费给医院党委,您就放心吧,我一定替您转交。”这是来自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一位老共产党员赵启桐在弥留之际与儿子的特殊对话。

  2015年8月,赵启桐同志因病在医院住院治疗,行气管切开术辅助呼吸,身体极度虚弱。8月14日凌晨病情加重,情绪与平常多了些烦躁,他就用手示意咽喉部难受,医生拨出辅助呼吸气管。几分钟后,赵启桐同志用尽全身力气向身边的亲属说了一句关于自己自愿多交三年党费的话,话未说完就永远停止了呼吸,就这样安详地离开了。这一伟大而感动人心的特殊遗嘱,让身边的亲属和医务人员感动不已,感慨万千。

  赵启桐是一位普通的党员,1930年5月出生的他,能在临终前给人留下的可贵精神,来自于多年的党性认识。他在生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工作任劳任怨、敢于担当,曾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几十年来,他始终战斗在乡村医疗基层一线,践行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份特殊的遗嘱也道出了一位老党员对共产党的挚爱和忠诚。

  他是一位业务扎实、敢为人先的学科带头人。

  在随访曾经与其共事多年的民族医院原人事科科长农定洪时说,“我从1977年参加工作到1992年调离九医院,我一直在他身边工作,可以说他是我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位导师。”尤其赵启桐担任内科主任期间,在黎塘甚至整个宾阳和周边地区威望都很高,这与他精湛的医术和令人感佩的医德密不可分,“当年医疗设备和信息没现在这么发达,提高医术基本靠不断查找资料摸索和经验积累,每天晚上查房之后,他都会记下查房遇到的问题和病人的情况,回到家就查资料研判病情。每天都是如此,在宿舍区里,他房间的灯总是最晚熄灭的。

  那盏昏黄的灯光不仅照亮了赵启桐的书桌,也引领着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内科的学习之风。“每天早上集体查房,开完医嘱后,他会叫上所有医生包括实习医生一起,根据查房情况,讨论病情,大家各抒己见。他会给我们讲他的经验和判断,经过不断的学习讨论,年轻的医生快速成长起来,很快能独当一面。” 农定洪说。

  被返聘回医院担任门诊专家的原内二科主任石文花说起老领导,眼泪夺眶而出,“他对工作很认真,不管当天是不是他值班,他都会坚持来病房,问问病人情况,查查房,和医生聊聊工作,再回去休息。他和科室所有人都说凡是有疑难杂症可以随时来敲门找他。有时候碰上我们解决不了的危重病患,我们都会到宿舍区,轻轻敲他的窗口,他马上就过来帮忙,很多危在旦夕的病人就这样被他抢救回来”。

  赵启桐经常说,这些病人不容易,来看病要走几个小时,我能做的就是尽力治好他们。他不仅在医疗上热心服务,还经常献出自己的慈爱之心,为前来就诊的贫困患者煮面条,垫付医疗费、捐款捐物、捐资助学等。他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凡人善举也感染了身边人,当年与他共事的年轻人后来都成长为基层医疗战线中技术精湛的专家和学者。

  他是一位勤政廉洁、敢做善成的好医生、好领导。

  赵启桐同志热爱党的事业,勤勤恳恳为患者着想,为职工谋利益,尤其担任医院院长期间,团结带领职工抓好医疗业务,常年奋战在医疗第一线,挽救了无数病患的生命,不少病人家属想拿个红包表示感谢,每当这时,赵启桐总是告诉他们不用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医院原总务科科长廖福德就清楚地记得,“一次我到赵院长家里做客,这时候有个病人家属来感谢他,送个红包,他摆摆手,要家属拿回去给病人补补营养。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其实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赵启桐还遇到过更多送红包的事情。有一次,医院找厂家制作医护人员工作服,收货后,厂家塞了一个红包给他就跑了。“他现场打开一看,有60元,这在80年代可不得了,是巨款,当时月工资也才几十元。他马上交给我,说你马上交给财务充公吧。” 廖福德回忆道。

  他不但不收红包,赵启桐还想尽一切办法替患者省钱。能用便宜药,绝不用贵的,把开药和收费的“闸门”把得紧紧的。“病人多数是从农村来的,挺困难,得了病能省就帮他们省点。” 赵启桐常常说。

  他经常给贫困患者贴钱看病。凡是有急危重病人送来就医,他不仅开设绿色通道,还主动拿出自己的工资为没钱看病的患者垫付医疗费。“不要紧,有钱了再拿来。”不少被他帮助过的患者都记得这句话,直到现在,在黎塘提起赵启桐,仍然有人竖起大拇指,说是他以院为家,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全身心扑在医疗工作岗位上,时时刻刻利用自身医疗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好人。

  他是一位忠诚于党、敢于担当的好党员

  1930年出生的赵启桐直到1984年才成功入党,但是他始终坚定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从上世纪50年代,他就写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已经泛黄的1984年书写的入党申请书上,他这样写道:“我一直认为共产党员是道德高尚、立场坚定、具有献身精神的人。

  与他共事的医院原党总支书记韦经树回忆到,赵启桐总是先人后己,当年医院分配住房等,他都是等所有人都有了,他才要。而且他有好几次可以调到南宁市工作的机会,他都放弃了,而是把机会让给别人。

  在医院党员心中,他是一位党性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党员,始终践行自己立下的“心中有患者、心中就有责任”的行为准则,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领导;每年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医院党委都组织慰问老党员活动。今年“七一”前夕慰问赵启桐时,给医院领导留下了最为难忘的印象,他说:“我们都是学医的,我现已85岁了,身体情况自知,没有必要给国家浪费过多的钱财,没有必要给党组织增加过多的负担,我自愿选择放弃治疗。”接着又说:“既然选择入党,宣誓了,就不能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我虽然退休多年了,身患重病,可我的心没有老,党员的本色没有褪,看到医院发展蒸蒸日上,职工生活得到改善,我心里十分高兴。”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高桂生说,当时他听了非常感动,深受教育。句句饱含深情的话里,表达了一位老党员、老职工对党的热爱,对单位发展殷切希望。慰问结束后,给大家一致的体会就是,无愧于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对自己一生的追求和对入党宣言的践行。他平凡、普通,但却崇高、伟大,折射出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观、价值观、家庭观、利益观,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正气歌。

   他是一位以身作则、从严教育子女的好父亲。

  在工作中他大公无私,在家里对亲属严格要求,坚决反对党员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为家人行方便、谋利益,经常勉励子女艰苦奋斗,靠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他的勉励不仅让儿女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成为儿女们的人生追求。在儿女心中,他是一位爱国爱家、敬业爱岗的好父亲。他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经常教育子女不要太看重物质,要想办法提高精神境界。尤其是非常重视共产党员的身份,每到交党费的时候都很积极,他的党费本总是及时更新交费记录,所以当赵启桐临终前说‘党费’的时候,子女马上就明白父亲的意思。

  轻轻地走了,正如轻轻地来,不带走天边一片云彩。他逝世后,其儿子赵勇遵照了他的遗言,于2015年8月20日,亲自将三年的党费共计331.2元交到了市第九人民医院党委,医院党委开具了党费收据。此笔特殊的党费将转存到市委组织部账户。赵启桐同志就是这样保持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踏踏实实走完他的一生。

  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仍然坚持参加单位老龄党支部“三会一课”,经常关注医院建设和发展,关心下一代成长,发挥着自己的余热。这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能在弥留之际,还依然念念不忘地惦记着自己的党费,见证了赵启桐同志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平日里在电视或报纸听到这一伟大壮举的行为,如今却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给职工带来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85岁的他,带着对党的忠诚,依依不舍地闭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了我们。他那份对党的无比热爱与深情,那种为人谦和的处世之道和严于律己的思想品质,将被干部职工铭记在心。他那句为上交自己党费的特别交待的话,更是留存在职工的记忆深处,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深地让职工更加怀念他、称赞他。

  当前,市第九人民医院党委已向全院职工发出号召,深入学习赵启桐的爱党情怀和敬业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职工推动医院科学发展的正能量。 (高桂生 王关任)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