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流转3万多件物品 南宁首家交换商店如今陷困境

05.01.2016  08:59

  顾客从天南地北给桑普寄来明信片

  交换商店被布置得温馨又独具特色

  “别针换别墅”这个曾经红遍全球的交换故事,你还记得吗?在南宁,也有一家交换商店,奇妙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但是对于店主山西小伙桑普来说,烦恼也一直跟随。自从2012年桑普和朋友在南宁开了第一家交换商店,这也是目前南宁唯一一家交换商店,3年间商店几经搬迁,运营并非一帆风顺。鼎盛时期店内物品达7500件,而目前仅有1000余件,个中原因或与店址搬迁、铺面狭窄、位置偏僻有关,且小店还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有社会学者认为,交换商店可以实现物尽所能,变废为宝,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若无经济收入来支撑其运营,或将难以长期坚持下去。

  南宁首家交换商店3年前开业

  交换商店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国内部分发达城市早有出现,其顾名思义,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实现物品流通。主要是针对闲置物品。如果不等价,顾客可补差价,也可使用等价物品前来交换。商店本身不会支出现金。

  在收集外地同行的经验后,2012年3月,桑普和天天开始着手南宁第一家交换商店的筹备。艰难起步,两人从家中和一些亲戚朋友处搜刮了不少闲置物品。100多件二手物品,成了小店的第一批商品。南宁首家交换商店在国贸中心悄然出现。

  经过前期艰难的探索,桑普的小店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小店活动中,店内物品种类多到难以数清,书籍、玩偶、耳机、衣服箱包、装饰品……可谓五花八门,从最初的100多件到2013年中的7500多件。受万象城NOVO邀请,他们还在商场内新增了一个展区,物品数量越来越多,流转速度也越来越快。有时连桑普都惊讶:“有人连疏通水管的铁丝都送过来,竟然还真的有人换走了!”“能换?真能换!”问号和感叹号轮流登场!下一个物品会是什么?奇妙的等待,让这两名来自北方的小伙子忙碌之余也充满了好奇。

  历时三载几经搬迁人气不如前

  从开店最初到现在,交换商店走过了3年。3年前,本报曾报道了小店的开业。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小店拿什么来支撑它的运营?

  2015年12月16日,记者联系上桑普,意外得知,这3年时间里,小店已经搬了两次家。虽然人气大不如前,不过桑普依旧颇为珍惜。即便搭档天天已回北方,但桑普毅然选择留下,心甘情愿地坚守在小店里。

  当天,记者在国贸中心四楼一个偏僻角落寻找到桑普和他的交换商店。约9平方米大的商店里,整齐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物品,有工艺品,有相框,有海报,有卡通花束,有手串,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小玩意儿,颇为温馨。

  不过,桑普也坦言,相比前两年,现在店里的人气有所下滑,目前店内物品数量仅有1000余件,虽然他通过微博、微信在宣传交换商店,但物品交换的活跃程度还是不如以前。

  分析个中原因,桑普分析认为,店址搬迁导致部分老会员流失,而新店址较过去偏僻,店内面积有限,无法接收更多的二手物品,也是其中原因。另外,此前在万象城设的展区,因合同到期,只好撤出;而一些合作的店,例如广西大学附近的一家交换商店,因合伙人有事离开南宁,也没有再坚持下去。

  “虽然也有不少商场表示愿提供场所给我们,但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手打理,新店没办法开起来。”桑普说目前南宁仅有他一家交换商店,其提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小店每月的租金、水开支维持在2000元左右,要小店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

  3年流转3万多件物品收获感动

  “有些东西在你眼里是垃圾,但在别人眼里却可能是宝贝。”抱着这样的初衷,桑普的小店一直坚持到现在。有欢笑,有感动,有成就。事实上,这3年,通过小店流转的物品,已达3万多件,足迹遍布78个国家。

  桑普收藏有满满几沓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中,有澳大利亚的雪,有我国云南的古栈道。桑普像展示珍宝一样,从抽屉里拿出这些明信片。“有些是顾客拿来交换物品的,更多的是店里的会员寄给我的。”桑普自豪地说,几年前一些还在上高三的孩子们高考后去了不同的地方念书,天南海北,竟还有那么多的人惦记着小店,从外地寄回一张张明信片。当然,还有一些一面之缘的游客,回家乡后也将祝福寄到了南宁。

  最令桑普感动的是,雅安地震时,会员们自发捐来了上百件新衣服,连带商店原有衣服,总共四大编织袋寄往灾区。后来商店搬迁清货,因为没有车,一名会员的父亲还开着车,协助桑普将衣服送到南宁市民政局,转赠给灾区的同胞们。

  最近,一位曾经光顾过商店旧址的老大爷还给桑普打电话,说想来看看他。“3年未见,他居然还存有我的号码。”这个事情让桑普很触动,“或许,这些人文关怀,是别处没办法体会到的。

  “我在坚守,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接纳它,参与它。”桑普认为交换商店的意义就在于一些对自己而言不再那么重要的物件,在别人那里再次找到了价值。交换的同时分享故事,让彼此学会分享和获得。

  闲置物交换值得鼓励但需资金维持

  桑普面临的困境,并非孤例。位于北京五道营胡同的“CHANGE交换商店”老板聊洪斌最初也曾有过同样的困扰。聊洪斌想出新点子——“交换商店会员”的设想。交换商店的会员可以借用或者租用,会员交换走的旧物过了新鲜劲儿不再喜欢的话,可以退回来,只收取10%~20%的折旧费当作租金。

  针对这样的交换模式,记者也采访了相关专家。自治区党校教授谢金甫对交换商店的社会意义表示肯定。其认为,闲置物品交换,能实现物品变废为宝,物尽其用,这对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倡导了正确的环保意识以及节约的生活习惯,值得鼓励。

  但从目前来看,交换商店并没有实现资金盈余,其铺租、水电开销都需要资金。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撑力来维持,交换商店或面临的困境越来越严重,最终难以为继。“或许在这过程中,社会给予的一些支持能支撑小店运转下去,但最终还是取决于店主能否具备足够的支撑力。”在鼓励的同时,谢金甫也对交换商店的去向有些担忧。他认为,只有当公民素质达到一定高度,不以盈利为目的时,交换商店前景才会柳暗花明。 (记者 周志英 文/图)

编辑:梁丽玲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