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全区农业工作会议看点四

04.02.2016  18:01

  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全区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2016年需要突出抓好18项重点工作。 
  1、努力稳定全区粮食总产在300亿斤左右。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发展秋冬马铃薯、冬小麦150万亩左右,想方设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深化粮源生产基地建设,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快粮食增产提质增效“十大主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以50个粮源基地县为重点,探索试点建设粮食增产提质增效核心示范区,引领我区粮食转变生产方式。用活用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扶持100家以上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 
  2、围绕新建100万亩“双高”基地推广良种良法。牵头实施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项目建设,做好“双高”糖料蔗基地良种补贴,开展甘蔗高产创建项目,抓好机械化深耕深松、节水灌溉、地膜覆盖、健康种苗、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蔗叶还田等实用技术普及应用,努力提高甘蔗单产水平。继续开展“看蔗选种”活动,大力推进糖料蔗全程机械化。 
  3、全面提升果蔬产业品种品质品牌。调整优化我区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努力打造“独一份、特中特、好中优、错峰季”的新型果蔬产业体系。继续实施果蔬标准园建设项目,支持生产企业建设果蔬采后处理及产地预冷库,提高果蔬品质。利用“互联网+”以及各种展销推介会,大力宣传我区果蔬品种、品质优势。计划全区水果总产量1450万吨,优果率65%以上,力争全年蔬菜产量2410万吨。 
  4、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蚕桑、食用菌产业。茶叶方面,重点建设茶叶无性繁殖育苗示范基地,繁育推广市场潜力好的优新品种,筹办好广西春茶交易会和第三届中国茶叶博览会等活动,做大做强六堡茶、茉莉花茶等茶叶公共品牌,力争茶叶产量6.6万吨。蚕桑方面,围绕“立桑为业”重点建设一批桑树育苗基地和蚕桑标准园,试点建立食用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生态治理修复试验桑树示范基地5000亩,力争全区桑园面积300万亩,蚕茧产量34.5万吨。食用菌方面,加快建设菌种供应中心、栽培基料集中生产供应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稳定全区食用菌鲜品总产量在120万吨左右。 
  5、积极发展富硒农业、生态有机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制定富硒产业行业标准,新建15个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区富硒农产品生产面积达10万亩以上,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富硒农产品品牌。继续抓好桂林市循环农业示范市和钦州市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总结推广2-3种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积极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最美田园推介活动,力争新创建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 
  6、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推进广西农业信息数据中心(广西农业云)的建设,部署物联网试点与示范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在5个县各选择1个特色村开展村级农业综合信息站点建设试点。加强与农业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支持有实力的电商平台做大做强。组织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一内一外”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展销促销活动,年内举办网上农产品节15次以上。 
  7、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年行动计划,将示范区创建由市县延伸到乡镇,每个乡镇启动1个示范区创建,力争到2016年底基本建成自治区级示范区60个、县级100个、乡级100个。对自治区级示范区实现星级评定、动态管理,每2年考评一次。根据考评结果,自治区将对示范区采取晋级、降级、批评整改甚至摘牌等奖惩措施。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合浦、田东、横县等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农业厅在南宁武鸣、桂林临桂、崇左扶绥的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8、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围绕“10+3”产业提升行动,推进和完善19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村推进,打造100个“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村”,力争全年培育1.5万新型职业农民。高起点规划建设广西海洋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农业职业教育调整升级,加快现代农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9、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建立健全种业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政策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科研攻关,筛选、培育出适合广西乃至全国种植的新品种。推动种业体制改革,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总结推广政科企种业改革模式,全年引进农作物新品种500个以上、自治区级示范展示500个以上。 
  10、抓好“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规划建设。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规划建设,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双高”基地等示范创建活动、生态循环规模养殖向“一干七支”流域集中。继续巩固清洁乡村活动成果,着力推动“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常态化、全覆盖,逐步建设完善以源头减量与分类回收为基础的资源化利用机制,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11、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加快汇总和完善全区54个重点扶贫县农业产业分布规划,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建设广西产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全区“10+3”产业提升行动,在特色种养、特色手工艺品、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争取每个贫困村培育1—2个特色产业,组建1—2个合作社,每户都有一个帮扶项目。及时启动农业产业扶贫春季大行动,营造农业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良好氛围。 
  12、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完成农业标准制修订20个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00个累计达1100个以上,建成一批国家、自治区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开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农业投入品特别是禁限用高毒农药的行为。支持34家“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建设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开展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完成全区18万个农产品样本监测任务,确保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在97%以上。 
  13、全面铺开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按照5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倒排时间表,在前两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新增380个乡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争取覆盖二轮承包地面积70%以上。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争取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列入自治区党委重大改革督查事项,严格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严格绩效考评。 
  14.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以确权稳权为动力,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加入或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力争每个市培育20—30个示范社,每个涉农县培育5—10个示范社,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5、统筹抓好农科院所等农村各项改革。围绕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并与国家联盟对接,进一步深化市县农科院所改革,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市级农科所通过整合组建市级农科院,启动第二批25个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认真总结第一批县级试验站的经验,宣传推广一批典型亮点。统筹抓好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等试点工作,争取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6、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围绕“一路一带”战略建设,深化农业“引进来”,推动农业“走出去”,筹办好2016年广西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洽谈合作活动,继续抓好老挝、柬埔寨、越南3个国家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建设,推动在其他东盟国家新建优良品种试验站。争取广西区政府与农业部联合筹办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区,并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东盟或“一带一路”国家农业部门高层会议或农业发展投资论坛。 
  17.  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扶持甘蔗机收、水稻机插、农产品烘干机等重点机械设备购买。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要求,抓好水稻、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再建一批育秧中心与烘干中心。启动广西大型甘蔗机械试验与检测中心建设,发挥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双高”基地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继续开展农机合作示范社创建。2016年,要实现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54%以上,建成100家自治区级农机合作示范社,拥有农机专业户10万户。 
  18、切实抓好农业区划工作。加强农业区划和农业遥感体系建设,以遥感遥测并绘制广西主要农作物空间分布图为抓手,拓展广西农业遥感应用和服务空间;实施广西美丽乡村遥感助建规划项目,开展“一干七支”两岸生态监测与拓展农业多功能研究,推进广西农业区划成果的推广应用。抓好新一轮广西农业区划研究编制工作,确保农业区划工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