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客机在高空解体 两百多人无一生还

03.11.2015  10:08

  11月1日,在埃及西奈半岛哈桑纳地区,搜救工作人员在俄罗斯客机失事现场进行调查

  11月2日,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的俄罗斯大使馆门前摆放着鲜花、蜡烛等物品,哀悼俄罗斯空难遇难者

  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一架从埃及沙姆沙伊赫飞往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客机10月31日清晨在埃及西奈半岛失事,217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目前客机两个黑匣子均已找到。俄罗斯交通部长马克西姆·索科洛夫说,黑匣子受到轻微损伤,没有大碍。围绕空难原因,多方代表前往埃及,共同展开分析调查。

   最新动态

  飞机还在高空时就已经解体

  俄罗斯航空运输署署长涅拉季科11月1日表示,从俄罗斯客机坠毁地区收集到的残骸来看,飞机在高空时就已经解体。

  涅拉季科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俄专家已抵达客机失事地点,并同埃及专家一起调查客机失事原因。他说,飞机残骸散落面积很大,超过20平方公里。残骸散落长度约8公里,宽度约4公里。这表明飞机还在高空时就已经解体。

  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国家间航空委员会执行主任索罗琴科1日在查看飞机残骸后同样表示,飞机在空中时就已经解体,飞机残骸散落到很大一片地方。从飞机坠毁现场来看,不能排除导致飞机失事的任何原因,俄方将逐一排除各种原因。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斯米尔诺夫当天表示,俄紧急情况部救援人员将使用无人机搜索失事飞机残骸和遇难乘客遗体。救援人员将对失事地区进行地毯式搜索,搜索工作将昼夜进行。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1日报道,俄罗斯交通管理当局已经要求科加雷姆航空公司暂停旗下全部A321客机飞行,直到空难调查完毕。

   背后调查

  副驾曾抱怨飞机技术状况

  埃及沙姆沙伊赫机场方面10月31日说,失事的空客A321客机机长在起飞后不久曾与地面联络,通报飞机有技术故障,请求改变航线,在开罗降落。

  然而,埃及民航部长穆罕默德·胡萨姆·卡迈勒随后否认这一说法:“没有发生反常的事……飞行员没有要求更改航线。

  客机运营商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发表声明,称失事客机维护良好,机长瓦列里·涅莫夫有1.2万小时飞行经验,执飞这款飞机超过3800小时。

  只是,客机副驾驶谢尔盖·特鲁卡切夫的妻子纳塔莉娅告诉俄罗斯独立电视台记者,起飞前,她丈夫在与女儿通话中抱怨客机的技术状况“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

  俄罗斯24台1日报道,遇难客机多年前机身曾受损。这架飞机2001年由一家黎巴嫩航空公司运营,在埃及开罗机场降落时机身后部与地面碰撞并损坏,继而接受了长时间修理。

  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国家间航空委员会、德国联邦空难调查局、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俄联邦航空运输局和法国空客公司等方面均已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埃及共同调查空难原因。

   恐慌不止

  “袭击说”迫使航班改道

  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西奈半岛分支主动“认领”袭击客机,俄埃两国官员均予以驳斥,称这一说法“不可信”。

  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前局长让-保罗·特罗阿代克认为,客机失联前飞行高度超过9000米,“伊斯兰国”武装人员根本没有雷达追踪系统和远程导弹攻击客机。

  尽管俄罗斯和埃及官方以及航空专家都认为“伊斯兰国”组织并没有能力击落客机,主动“认领”只不过是想制造恐慌,但多家航空企业还是选择改变航线。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之所以更变航线,是因为“这起空难原因不明,我们将避开事发空域,直到调查清楚原委”。

  法国航空公司说,避开西奈半岛,只是为了确保飞机安全的“预防措施”。

  阿联酋航空公司则表示,在更多消息公布之前,旗下飞机不会飞越西奈半岛,“我们正密切关注情况发展”。

  埃及外交部长萨迈赫·哈桑·舒凯里说,在空难原因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相关方面不应肆意猜测,进而作出不合理的判断,“那会损害埃及经济”。

   悲痛

  俄罗斯举国哀悼

  11月1日是俄罗斯全国哀悼日,在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等政府建筑都通过降半旗的方式对遇难者表示悼念。

  这次空难的大部分遇难者来自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市政府宣布,该市哀悼活动将持续3天。圣彼得堡市政府机关将俄罗斯国旗和该市市旗降半旗,以哀悼遇难者。

  圣彼得堡市长波尔塔夫琴科表示,市政府将很快作出对俄罗斯遇难者家属进行补偿的决定,不是来自圣彼得堡的俄遇难者家属也会得到补偿。

  俄官方当天确认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后,开始陆续有人前往圣彼得堡市普尔科沃机场进行哀悼。他们献上鲜花、点燃蜡烛,为遇难的孩子送上玩偶。机场还开辟出一块专区供人们前往悼念。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前来献花,她哭着对记者说:“我已哭了一整天,我想安慰我逝去的亲属,我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感受到。

  圣彼得堡市民达利亚对记者说:“这次空难遇难者中没有我的亲属,在电视上看到飞机失事消息后我就过来献花。这是我们城市、我们国家的灾难。”据新华社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