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启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

04.05.2015  14:16

  患有智力残疾的儿童固然不幸,但如果及时进行干预康复,也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日前,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正式启动“国家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

   康复补贴由国家“埋单”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针对城乡范围内年龄不超过7岁,有康复需求,同时诊断明确、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的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其中优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智力残疾儿童,符合条件家长可以通过所在县(市、区)的残联申请。

  定点康复机构将会在半年的时间里,每天为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学习能力。同时,该项目也对儿童家长开展培训,帮助家长掌握基本的康复方法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

  据了解,中央财政为每名受助儿童提供每年12000元的康复训练补贴,剩余部分由儿童的城镇医保及新农合等社会保险和个人共同承担。

  作为本市康复训练定点机构之一,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已经为18名经过初筛和复筛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进行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系统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中心治疗师们根据受助儿童的功能水平,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运动课、语言课、生活课、手工劳作课、音乐课、美术课、感统课、社交课等,供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中成长、进步。

   通过“集体课”学会交际

  而为了让这些不幸的孩子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除了上述的个体训练外,4月30日,该项目还在梧州市首次启动“集体课”康复训练。

  康复医师根据18名智力残疾儿童的年龄、智商和自理能力,将他们分成三组,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次“集体课”。当康复医师拿着黄色的梨子和图片,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梨子是黄色的,黄色的是梨子”时,这些孩子有的不停地往家长怀里钻,有的四处张望试图走出教室,并不像普通孩子那样正常学习。为此,康复医师逐一为这些孩子们纠正坐姿和提高注意力。40分钟一堂课下来后,这些孩子不仅学会了简单的分辨水果和颜色的概念,还开始适应了身边的其他小朋友,这些都让陪伴在旁的家长大为惊喜。

  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陈伊田介绍:“针对因脑瘫造成的智力残疾,及早的干预对于孩子今后的康复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以往的个体训练虽然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社会交往能力依然较弱。这次根据孩子们的智力水平开展集体课,有望让这些孩子在逐步改变的环境下学会交际,增加融入社会的能力。”

  据了解,除了接受康复训练,市残联和市妇幼保健院还会为受助儿童开展社会融入性公益活动,在持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计划为达到一定能力的适龄儿童争取上学的机会,为其入园、入学提供必要指导、支持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陈素雅韦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