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驶入“快车道”

26.06.2018  15:38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和蔗糖生产基地,产量连续10多年占全国的60%以上。近年来,为发展“甜蜜经济”,助力更多蔗农脱贫致富,广西着力加强“双高”(即优质高糖高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甘蔗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稳定甘蔗种植面积,促进了甘蔗生产转型升级。

现代农场效率高

我们使用机械施肥,一台施肥机一天能施肥100多亩,效率相当于人工的300倍。”渠黎镇雷达现代农业合作联社理事长丁雷告诉记者,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之初,就秉承现代农场经营理念,从蔗地平整、甘蔗施肥、种植到收割、运输,全程使用机械化,两年间,合作社蔗地面积从3000亩猛增到1.5万余亩。

扶绥县是广西传统甘蔗种植大县,过去依赖人工“刀耕火种”,效率低下。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该县甘蔗种植模式早已告别老传统。“我们县‘双高’基地建设基本都参照现代农场模式,实现了高效益、新发展。”扶绥县农机局局长何时宏告诉记者,扶绥现代农场模式已形成标准,面向区内各县区推广。

分股分红不分地

过去由于土地分散,蔗农各自为政,甘蔗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在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渠芦屯,一些村民率先实行“分股分红不分地”的做法,开创了“渠芦模式”,点燃了大伙建设“双高”基地的热情。“我们2015年开始搞合作社,起初参加的农户仅453户3500亩,如今已达1535户2万多亩了。”渠芦现代农业合作社总经理吴品刚是“渠芦模式”的最初设想人之一,他告诉记者,3年间抱团发展的乡亲们基本都已实现脱贫致富。

所谓“分股分红不分地”,就是在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蔗农以家庭为单位,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组建合作社。入股土地统一由合作社经营管理,社员按入股土地面积分摊经营成本、分配经营利润,确保蔗民获得与其土地面积相对应的收益。

这有别于把土地流转给老板承包经营的模式。我们自主经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把成本降到最低,把产量提到最高,可以实现种蔗利润最大化。”吴品刚说。在“渠芦模式”初见成效后,渠黎镇先后在弄民屯、大陵屯、渠笃屯3个片区推广,基本实现蔗农全覆盖。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保持当前速度,转动鼓风机,要注意把蔗叶和蔗杆分离。”在渠芦“双高”基地全程机械化区域服务中心培训室内,一位来自柳工机械的师傅正指导学员模拟甘蔗收割作业。这样的区域服务中心,广西各地共有8个。各个区域服务中心联合农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引进收获机模拟驾驶系统,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机手培训服务,提高农机手操作水平。

今年以来,广西各地加强了土地整治基础工作,把“小块并大块”技术、平地整地技术、缓沟排水技术、自动驾驶种植技术、宽行种植技术等运用到“双高”基地建设中,为大规模实施机械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在推动制订完善标准、做好标准蔗地建设、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强化全程机械化示范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广西农机局副局长江垣德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