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模范教师、南宁市道德模范徐华

10.09.2015  12:10
三尺讲台行为世范 一颗丹心润育桃李 ——记全国模范教师、南宁市道德模范徐华

徐华和学生在课间进行交流。记者周旋  摄

  国强需要科技,科技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师强则民族强,教育兴则国家兴。今天是中国第31个教师节,在这个属于教师的日子里,谨让我们向奋战在教育一线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

  南宁,有3221所中小学、幼儿园,有6.54万名中小学和幼儿教师默默奉献、耕耘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在这里,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6万多名园丁中一位杰出代表的身上,看看他是如何教书、如何做人,如何握着三寸粉笔走上三尺讲台,和他的学生、教师一起克难攻坚,实现人生梦想。

  徐华印象

  徐华,乍一眼看去,他还真不像手拿圆规角尺,只认公式定理的数学教师,他更像“传说”中“子曰诗云”的文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从教23年,他严谨治学、敬业勤业、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他影响并带动他的学生、老师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

  从教23年,他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广西特级教师、“八桂名师”、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第十三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4年11月,徐华被评为南宁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徐华从来都很平静。因为他的心里只有学生、老师和学校。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必须的、应该的。他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的。

  徐华,耐住寂寞、坚韧做人。

  一位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园丁;

  一位温厚、儒雅、内敛、仁爱的学者;

  一位名副其实的先生。

  教学相长的课堂

  教育是一种劳动,始于辛勤,归于平淡。教师是教育的行者,起于梦想,归于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1992年,大学毕业风华正茂的徐华来到了南宁二中。第一次走进课堂,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让他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老师?要怎么学、怎么教,才能为国培育栋梁之材?”徐华给自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谁承想这个问题一问23年,践行23年。23年来,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还是坐在灯下备课或批改作业,徐华都在想:今天我都讲了什么?明天的课怎么上?

  会上课的老师,心里装着学生。

  2015年8月末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记者走进徐华的课堂。

  当天数学课安排在第三节。提前10分钟,记者悄悄坐在最后一排。提前5分钟,徐华和准备上课的高三(2)班同学全体到位。

  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思考题,回去都认真想过了吗?徐华用和蔼的微笑、问询的眼神在教室里巡了一圈,马上有一位男同学举手示意……徐华的课程,大都从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开始。

  随后,他请出成竹在胸的那位男生到黑板上演示,并不失时机地和大家一起讨论对上一节课程的消化、理解和课后的思考……课堂上,记者切身体验了国学经典《论语》中的五个字——温故而知新。

  一题多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随后30多分钟的教学里,老师边讲、边写、边问、边听,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记录、边回答。师生间不是一厢情愿的填鸭式教育,教学一直在轻松活泼的互动氛围中进行。

  徐华的QQ签名只有两个字:自然。

  “教学相长,自然而然。尽可能让学生感到一切水到渠成。”这就是徐华的努力和追求。学生不应该是一只有待去装满的杯子,而是一盏等待被点亮的灯。徐华从好奇心入手,为学子们打开智慧之门。

  育人先树德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听徐华上课的那天,楼道上他先给记者上了一课。

  那天在通往教室的楼道上,有一个垃圾桶旁边遗落了一小团有污渍的纸巾。徐华默默地上前两步,弯腰拾起,放进垃圾桶。

  作为南宁二中副校长,学校的管理者之一,看到问题不是首先追查责任,而是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为什么?徐华拆了一个“”字来回答记者的提问:“”由“”“”“”三个部分组成。“”表示行为,“”表示心意,古字例以“”为“”。发于心而践于行,是为“”。徐华说:为人师表,须有师德。做老师的能把垃圾拾起来,学生就不忍乱扔垃圾了。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之。

  现就读于中山大学的崔永琳同学直接用这段文字,来描述徐华在他心中的形象。

  高中毕业五年了,但忆起徐老师的言传身教,还历历在目。说起徐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是又怕又爱。他是严厉的,要求我们每天做到3个“35”,早上7:35、下午2:35、晚上6:35要到教室。我们最害怕数学测验不合格时试卷上那个大大的“△”,这代表着要去办公室和徐老师“面谈”。

  然而,他又是慈爱的。让崔永琳和同学们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六一”,平时不苟言笑的徐老师居然在批改完的作业后面写上:“孩儿们,六一儿童节快乐!”短短几个字,让早就没有资格过儿童节的大家激动不已。因为在徐华心里,他们不仅是学生,更是老师疼爱的孩子。

  守住心中宁静

  任世间寒来暑往,我自守住心中那片宁静。徐华没有座右铭,23年来他坚守的,是心中这份宁静。

  2008年,浙江某市教育访问团来到南宁二中。仅仅作了一个关于教学感悟发言的徐华,就令访问团负责人欣赏不已。这位负责人当着南宁二中学校领导、同事的面,向徐华伸出了橄榄枝。事后他还私下找到徐华,开出比当时南宁教师高出3倍的年薪,同时承诺解决徐华一家的住房及家人工作调动等问题。

  徐华不为所动。南宁二中校长黄幼岩事后谈到这个“挖人事件”时也是信心十足。他说:如果徐华在意这些,那就不是徐华了。

  以金钱为目的的事业,做不长,走不远。这是徐华常说的一句话。南宁二中的师生们都知道,徐华关心的不是钱,他最大的乐趣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成熟,最后成为栋梁之材。

  在徐华的办公室,有一沓用活页纸摞成,一笔一画手写的超过10万字的“工作反思录”。课堂上,他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得到灵感,记录下来;改作业,他从学生的字里行间看到课堂教学的不足,记录下来;而当学生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时,他也激动地记录下来……

  今年暑假,一名大学毕业准备走向社会的男生专程回校看望我们。徐华说,看望的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长大了,成才了。这名离开二中四年、读完大学的学生,在即将走向社会之际,还回来和我们商讨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路,这无疑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和信任。这是徐华最开心最自豪的事情。

  教育不是牺牲,是责任;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懂得播种快乐的人,才能收获幸福。

  在南宁二中门口,记者截住了和徐华一样为南宁市教育事业奔忙不停的教育局党委书记汪述斌。他说,徐华就是这样的人。凭着对教育的热爱,为了孩子的未来,他辛苦着、忙碌着并享受着……而“”,就是维系像徐华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前行的动力、精神和灵魂。

  有人问徐华:“这么多年一直做班主任,不觉得厌烦?如今当了副校长,还继续上两个班的数学课,不累?”徐华的回答是:“累并快乐着!因为我每天面对的‘太阳’都是新的!

  在他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太阳。

  温暖情感的牵挂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徐华有一个女儿,名叫徐子涵。

  见到这位可爱的小公主,是夏末秋初一个微雨的早晨。她戴着一副小眼镜,快乐地躲在父亲的雨伞下,一副文静的样子,很是可爱。

  小子涵,你爱爸爸吗?记者问她。当然了,她一副大人的表情。“可是他总是不回家,他叫‘星期五爸爸’。”在小子涵的心里,这是最大的遗憾。

  2014年4月,女儿生日。愧疚于平日里不能好好陪伴女儿的徐华很认真地问子涵:你生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女儿连想都没想就回答:我要你好好陪着我。与其说这个愿望单纯,不如说听起来让人心酸。女儿生日当天,徐华工作到深夜,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在学校宿舍里一激灵醒来,才想起对女儿的承诺。驱车回家,上床假睡。但徐华太累了,“假睡”醒来,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去了。

  徐华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他的妻子说。同样作为老师,我理解他,支持他。徐华的母亲说得更直接:我们没有文化,我们看见他忙着上课,忙着陪学生上自习,我们就过来帮他带孩子。徐华心里不是没有家人,是父母妻子的全力支持,让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了一个故事:2015年元宵,下课后有同学问徐老师,今天能回家吃汤圆吗?当天不是周末,学校也没有放假。徐华没同意。但小小的问题却牵动了徐华的心。下班后他驱车到校外,为班上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份汤圆。

  用高三(8)班李泽政同学的话来说,汤圆虽小,暖的却是每一位同学的心。

  当时我没多想。徐华说,最后这么做,只想让孩子们知道,万家团聚的时刻,除了父母家人,学校里还有人牵挂着孩子。

  牵挂是人间最温暖的情感。徐华牵挂着学生,学生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牵挂着他们的徐华老师。

  南宁二中2010届的黄晗同学是这样说的:“毕业后无论我在清华求学还是在中科大续修学位,每当仰望南方的夜空,总会想起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徐老师几近花白的头发和柔和的灯光。他那充满肯定的眼神和语重心长的鼓励就像父亲厚实的手掌轻抚在我的背上,抚平我的难过无助,给予我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力量。

  教育,是一种情感的对话。

  爱人之人,人恒爱之。

  平凡岗位做最好自己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要有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

  凤岭的夜,干净而静谧。在南宁二中师生的眼里,徐华就是和大家一起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人。

  徐华办公室的灯光,可称之为校园里温暖的风景之一。

  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这盏灯下,他参加市、区、全国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他指导4位老师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二、三、四、六届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好成绩。而他在作业布置批改、学生评价以及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均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在《中国教师》《数学通报》等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在2011年北京个性化国际会议上就其研究成果作了大会报告。

  2010年1月,徐华老师担任南宁二中副校长。作为分管学校教学、科研以及下年级负责人的校领导,他提出了组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的构思,在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下,目前“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已成为学校发挥自身辐射作用的一张名片,天等高中、平南中学等广西多所学校成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合作学校,这些合作学校在南宁二中的真诚务实的帮助下,教育教学质量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突破。与此同时,他组织南宁二中的课改工作,秉承“顺应与坚守”的思想稳步推进,成为我国大学先修课程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并顺利开设了《微积分》《高等代数》和《通用学术英语》等大学先修课程。

  作为下年级组的领导,徐华与年级主任、支部书记及全体同事团结协作,工作卓有成效。近年来,在他的引导下,年级一直重视学生学业成绩,更关注人的品德修养,在培养造就有魅力的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其中2013年他组织了南宁二中高三成人仪式,仪式包括主题为“人生就是历练”的6公里学生、家长、老师健步同行和主题为“循先哲足迹,弘天下道义”的祭孔志典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人民网、《中国日报》、凤凰网、新民网、《广西日报》等众多媒体均作了相关报道。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职业的定义。

  倾心奉献,教书育人,忠实地履行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徐华是薪火相传接力中有力的一棒,是一个把无私的付出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幸福的人。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采访快结束时,徐华很认真对记者说:我希望每一个走出南宁二中的学生,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智慧、有抱负,去实现自己梦想、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人。(记者 李朝晖)

编辑:韦玮

南宁市2017年春季主体班开班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胡光磊)3月20南宁新闻网
南宁质监部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调研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杨玲 通讯员 黄南宁新闻网
2016年广西教育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陈媚 通讯员 冉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发力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李静 通讯员 欧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纪委通报四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吴子贤 通讯员 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