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之惑 商业活动算不算做公益?能否领报酬?

26.07.2015  14:32

  商业活动算不算做公益 做公益能不能领报酬 怎样做公益才获认可

“公益”之惑

        广西新闻网 -南国今报记者刘志杰

            核心提示

            朋友圈组织的自驾之旅,同时探望山区的孩子,参与者乐于将此称之为公益行动;商家推出营销推广活动,也爱与公益连在一起,成为一种宣传……无论是在市民的生活中参与的活动,还是大家在街头巷尾无意间浏览到的广告,“公益”二字现在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些人心中起了疑惑:到底什么是公益?公益是否已成了“万金油”,什么地方都可擦一擦?商业与公益贴得如此紧密,这么多公益活动,其中的公益成色到底有多少?……

          一些疑惑:商家促销也算做公益?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公益活动充满疑虑,因为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把这笔钱用在了公益活动!”日前,柳州市民向先生致电本报记者,反映他遇到的一件事情,让他心中充满疑惑。

        向先生介绍,7月上旬,他去柳州市一建材市场购买建材,商家告诉他,现在几个商家联合做公益活动,只要顾客交几百元的定金,就可以享受上千元的装修材料及其他优惠,而客户交的几百元定金,商家会全捐给柳州周边县份的希望小学。

        “明明是商家搞的商业活动,怎么跟公益挂上了钩?感觉有点不可靠。”向先生说,这些钱是否真的用在了资助对象身上,最后结果也不会有人去追问。“这样的公益活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向先生反映的这种情况在柳州有一定的普遍性,现在很多商家搞活动,都有意无意地喜欢跟“公益”二字联系在一起,其公益活动的最终结果如何,常常让人有些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今年3月份,柳州市某县一家医院推出的所谓大型公益活动,更是让人疑窦丛生:该医院对外宣称联合当地的民政局,开展感恩大回馈公益活动。后经证实,当地民政局根本没有联合这家医院开展所谓的公益活动,医院擅自借用民政局的名义,拿着“民政局”这块牌子做推广,这家医院最后不得不登报向当地民政局致歉,那大家就可想而知,这次所谓的“公益活动”,其公益性质到底又有多少成色了。

        一次大争论:有补贴还算不算做公益?

        去年9月份,一场由网友发帖声称揭发内幕的口水仗,引发了一次关于“真公益”“假公益”的大争论,这也算得上是柳州公益圈内的一次大事件。

        事件的原委大致如此:去年9月4日,网友“匪二号”在红豆今网发了一篇名为《是沽名钓誉,还是另有他图?绿洲公益飞鸽水上救援队内幕大质疑》的贴子,矛头直指柳州飞鸽水上救援队为“假公益”。柳州飞鸽水上救援队在金沙角开展的救援行动,其成绩应该说是有目共睹,前后挽救过数十位落水市民,网友质疑声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救援队获得财政资金补贴,救援队员可领取补贴。

        争论发生后,记者实地采访了当事人,证实救援队员确实领取了补贴,在江边值守的救援人员的高温补贴是一小时10元,误餐补贴10元,救援队员一天值守6个小时,补贴一起是70元。补贴一说让网友心中充满疑惑:既然是有补贴可领,又何来公益之说?

        其实,这种疑惑在很多人心中都存在,尤其是在接触一些专业的公益组织时,一些人对公益组织的社工充满疑惑:社工是领工资的,那这样的公益组织又怎么能称作“公益”?“做公益但求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在记者连日的走访调查中,即使是很多常年热心于公益慈善的人,也经常对记者发出这样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