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手!中企为何偏爱投资欧洲?

20.07.2015  13:41

导 语Introduction

  中资企业一万欧元“抄底”西班牙“鬼机场”,再次引发中资企业进军欧洲的热议。近年来,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猛增,从能源和基础设施到专有技术和品牌收购,中国企业投资多点开花,亮点频现。“老牌子”的欧洲为何近两年来成为中国企业的投资最爱?

“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企业走向欧洲

“一带一路”对接欧盟3150亿欧元战略投资计划

  今年1至5月,中国对欧非金融类投资42.1亿美元,增速高达367.8%。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大项目不断涌现,对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涉及工程机械、汽车、地产、航运、电信、能源和金融等多个领域。“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新工业法国”、“英国制造2050”等战略都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倡导的“亚欧互联互通”与构建泛欧交通网络、中欧陆海快线、新欧亚大陆桥等基础设施项目有许多共通之处。中国“互联网+”与欧洲单一数字市场建设、欧洲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相互促进。中欧金融合作前景持续看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欧盟欢迎中国参与欧洲战略投资计划,释放了与中国加强金融合作的积极信号。

“一带一路”与欧盟投资计划互补性强

  从世界政治角度上看,中欧关系中没有较激烈的利益竞争关系,而且良好的中欧关系可以补充中美关系,减少中国在某些合作中对美国的依赖,弥补中美合作的不足。从经济角度上看,中欧在经济结构上互补,欧盟的优势在于产品和技术,中方的优势在于人力资源和广阔市场。“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进欧盟提供了指导,欧盟投资计划又欢迎中国投资欧洲实体经济,因此“一带一路”与欧盟投资计划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从买“硬件”到买“软件”中企可实现自我升级

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吸引中国企业

  中国许多企业,在国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开拓国际市场,而资本运作则是最快的方式,可以迅速将成熟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渠道优势转化成自身的竞争力。对新的技术与管理技能、品牌以及市场扩张的需求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主要动力。“越来越多的外国消费者使用联想电脑、华为手机、海尔冰箱。中国的企业走向海外,首先是获得国外的高新科技和管理经验,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同时借助技术实力加强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甚至向世界市场推出高端产品。其次是获得全球性品牌,以此迅速拉近和西方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最后是在竞争日趋激烈、行业产能过剩和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寻找新市场空间。”

“物美价廉”,欧债危机变商机欧洲企业向中国抛来橄榄枝

  欧债危机严重削弱欧洲银行系统的放贷能力,大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企业重组意愿强烈,这有利于买方市场形成。像英国最老牌百货公司福来莎百货等拥有广泛市场网络和影响力的经典品牌企业、德国混凝土巨头普茨迈斯特公司等拥有精湛技术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向中国投资者抛来橄榄枝。

机遇与风险并存,中企进军欧洲要注意啥?

“恐惧中国(投资)论”

  欧盟希望通过吸引外资来加快经济发展,尤其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欧盟的私有化计划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中国在欧盟的投资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欧洲东道国,但有些欧洲人对中国投资怀有很大偏见。例如,有冰岛政要曾表示“中国人想买下整个世界”。欧洲一些智库同样为“恐惧中国论”和“中国威胁论”助威。2011年7月,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的《争夺欧洲》的文章充满对中国投资的疑虑和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