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人物系列之一 郭义余:大山深处,拥军路上永不停歇

13.06.2017  16:13

去年9月11日,在距离兴安县城42公里之外的漠川乡协兴村委伍家村,一位有着参军梦的爷爷亲自将自己的孙子送上了去往军营的列车上。他就是郭义余,自己的参军梦在孙子身上得以实现,郭义余感慨万千:“要保小家就要先保大家,到部队当兵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一种经历一种魂,永记民兵也是兵

人一辈子总会有许多遗憾,一些能够弥补,一些将永远没有机会弥补。郭义余说,自己18岁时“没能参军”是他这辈子“不能弥补”的一件憾事。当年参军因为眼睛没过关而落选后,郭义余当上了村里的民兵营长,第一次接过钢枪时激动不已,像一名真正的军人一样宣誓:“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

民兵也是兵。自从郭义余当民兵营长,他便以一名合格军人应有的素质来要求自己,同时,他还积极动员村里年轻小伙子积极报名参军。今年64岁的郭义余从20多岁当民兵营长开始,再到村委秘书和村委支书,30年的村委工作,让郭义余对宣传动员村民参军这项工作上有了更深的感情。

  郭义余回忆说,“以前好多村里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去当兵,他们看到电影里打仗的场景,就会担心自家孩子去当兵太危险了,我们就天天晚上去村民家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能当兵、能保卫国家是件光荣的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里出了一名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烈士龚存美。郭义余说,当年龚存美参军时正好是打越战的时候,他牺牲在了战场上,当时,村里人都被他英勇抗战的事迹所感动。而到了农忙时节,郭义余都会叫上几个年轻人去他家田里帮忙干点农活,也许,这就是电影里说的“革命友情”。

  讲述红军故事是他给儿孙最好的“玩具”

  郭义余育有一儿三女,遗憾的是,唯一的儿子也因为体重过轻未能达标而不能参军,圆不了他参军的梦。常人都说养儿防老,可世事难料,1999年,郭义余唯一的儿子在从协兴村委回伍家村的山路上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英年早逝,只留下1岁零八个月的孙子郭宏,而郭宏的母亲随后也改嫁他处,剩下郭义余和妻子两人带着年幼的孙子过日子。家里穷,买不起玩具给孙子,郭义余就把当年自己从奶奶口中听来的“半夜送饭给红军”的故事一遍一遍地讲给郭宏听,闲暇时,郭义余也会带着郭宏去到村子周边的烈士墓去转一转,讲一讲从上一辈老人口中传下来的红军故事,说一说自己为来村里探寻红军烈士墓的人带路的故事。

“小时候郭宏听我说的最多的事,可能就是红军过我们协兴时的故事了。”郭义余憨笑着说。

十载寒窗锤炼成才,一朝 参军报效国家。去年8月, 郭宏同时收到了广西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入伍通知书,他想都没想直接选择了从军之路。对于孙子郭宏的选择,郭义余是高兴的,“郭宏能到部队当兵保家卫国做贡献,是件光荣的事,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

  今年 3月7日,县武装部部长汪清平专程将郭义余孙子郭宏在部队新兵营全能比武竞赛中,从近500名新兵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并荣立三等功的好消息告诉给郭义余听。除了高兴之余,郭义余担心孙子的心也得到了一丝安抚。

现在,郭宏在部队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很强,已经被分到特种兵种进行集中训练。对于时常关注军事新闻的郭义余来说,他知道特种兵的训练是异常艰苦的,可每当郭宏打电话回家时,郭义余总是在电话里告诉郭宏:当兵为的是保家卫国,要经受得住磨炼,要知道先苦后甜,有时间了要多学习,争取考上军校,更好的报效国家。

不善言辞,却在大山深处将红军故事代代相传;自己无法参军,却想把适合参军的年轻人都送进部队成为保家卫国的好儿郎。郭义余就像是大山深处走在拥军路上不知疲倦的先驱者,虽时间在流逝,年龄在增长,但一颗保家卫国的热心仍在。

                        (兴安县民政局    唐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