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开辟中国三农发展的新境界
每至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有一个声音,响彻大地,振奋人心。
每逢时代的阶段交替,总有一种思想,洞察大势,催人奋进。
每到发展的重要节点,总有一面旗帜,猎猎飘扬,引领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对三农工作重锤响鼓,念兹在兹,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新高度,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实践的新境界,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三农的跨越发展。
金秋时节,丁酉鸡年进入到一年中最为辉煌的收获季节,全国各族人民即将迎来一场伟大的盛会——党的十九大,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在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之时,必将对中国三农的发展产生历史性的推动。沐浴着十九大的光辉,中国三农这艘巨轮将破浪向前,行稳致远。
每一段新的航程的开启,都是以新的理念为灯塔;每一个新的时代的展颜,都是以新的思想为标注
把目光转回到五年前,面对历史的接力棒,中国三农既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高起点上实现新辉煌的机遇;也面临着能否化解成长中的烦恼、转型期阵痛的忧虑;更萌动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亟须发展新动能的焦灼。
而所有的命题归结到一起,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三农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思想在哪里,光芒就在哪里,方向就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世情、国情、农情出发,以宏大深远的战略眼光、时不我待的战略担当、与时俱进的战略筹谋,对三农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这些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陆续提出的理论成果,像激昂溪流、像大河奔涌、像百川归海一样汇成了习近平三农思想。习近平三农思想闪耀着夺目的马克思主义光辉,犹如一支思想的火炬擎起于三农大地上,照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新境界。
新境界,体现在对三农战略重要性的深刻把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从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高度对三农进行定位,阐释了三农问题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根本问题;新境界,体现在对三农基础重要性的深切认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是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的维度对三农进行定位,阐释了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新境界,体现在对三农发展重要性的深邃洞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对三农进行定位,阐释了三农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新境界,体现在对三农历史重要性的深情担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是从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对三农进行定位,阐释了三农是落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底线性问题。从习近平三农思想中,我们对三农这个古老命题的感知从未如此清晰、如此丰满、如此深厚、如此坚定。
没有哪一种新思想的诞生不是经历长期的积蓄与准备。早在四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当知青时,在农村生产生活七年的切身体验,既建立了他对三农的深厚感情,也开启了他对于三农的深刻思考。此后他到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再到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长期进村入户,深入农民群众,了解农业农村实际。担任总书记五年以来,从贫困山区到革命老区,从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到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其中23次深入农村一线;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38次会议,其中18次涉及三农议题。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从地头之问到案头之思,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感情与担当的深沉交汇,现实与历史的深厚交织,开出了灿烂的思想之花,结出了丰硕的实践之果。
如果说思想的光辉能穿越重重迷雾,为我们指明航向;那么战略的规划,则如同铺展的阶梯,引领我们向上攀登
方向一旦确定,思路一旦明确,剩下的就是如何落实。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五年出台五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陆续推出,奏响了三农砥砺前行的辉煌乐章。
——着眼稳定国民经济的功能定位,夯实三农发展行稳致远的基本面。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这是针对三农作为稳定国民经济的“基本盘”的功能定位而言的。
为了端稳13亿中国人饭碗,2013年,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粮食安全之路;为了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2016年,中央正式发文确立了农村承包地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中央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幕,赋予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等六大权能,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为了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2015年底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新时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号角,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考核评估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等模式更加健全。
——针对“新常态”下的转型之困,探寻三农发展突破瓶颈的新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的历史方位下,三农发展也面临着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时代之问,能否平稳穿越机遇与挑战的关隘,关乎国脉农运。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的结构性问题成为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各级农业部门打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役,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不断推动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
新常态下,农业发展面临更多资源和环境压力。如何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绿色发展是破题良方。创新体制机制,善做山水文章,中央矢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展现了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
新常态下深化农村改革,坚持试点试验引路,逐渐向改革的深度、广度进军。2011年底,全国首批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2014年增加至58个。他们围绕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内容,分别承担相关改革试验任务,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示范。
————展望新时期前所未有之变,激活三农发展更新嬗变的新动能。
风物长宜放眼量。进入新时期,面对新挑战,中国三农如何“见式拆招”,答案是取道于新,顺势布局。
人作为主体,始终是农业发展的主观能动因素。发轫于2014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为农业农村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是田野上的弄潮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农业农村这片蓝海,催生出一个个三农创新的绝佳样板。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主体的培育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快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组成新的发展梯队,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现代农业发展既要培“新”,也要扶“小”。传统小农仍然占据主流,如何将他们吸纳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大潮中来,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在全国铺开,政府、社会、农户实现了良性互动。
新战略开启新路径,新举措激发新动能。这既是过去三十多年实践探索不断累积的成果,更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实践的不断升华。新战略的谋势布局,为三农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在保持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一些人在担忧这个奇迹会否持续。中国的三农发展,也面临这个探问。而今,现实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连续增产增收的时间越长,出现拐点的几率就越大。但是,在经历了多年的增产增收之后,在全球经济“亚健康”状态和国内“三期叠加”的挑战下,中国三农事业不仅没有陷入迟滞,而且还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钻石期”。
——势头平稳,三农发展基本面不断夯实。
纵观三农发展的格局起势,一些基本面问题是托起三农大厦的根基。三农发展的态势能否平稳,直接取决于这些基础是否打得牢靠。
农业生产稳。我国粮食产能连续4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靠天吃饭成为历史,农业绿色发展势头良好,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初步得到遏制。农村社会稳。农村民生继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8.4万公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有了较大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稳。经济新常态下,农民保持了持续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1.2万元台阶,农民收入增幅连年跑赢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缩小。
——稳中有进,重要领域难点被一一突破。
三农改革是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可谓一子落而全盘活。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成效凸显。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明显增加。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基本建立,“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要领域取得突破,盘活了农村改革的大棋。脱贫攻坚进一步啃下“硬骨头”。五年来,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面貌大为改善,累计减贫近6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至2016年的4.5%,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中求新,新业态蓄积新动能引领提档升级。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三农工作如何有新作为?砥砺前行中,惟有发掘新动能、蓄积新力量,才能引领三农发展洞开新天地。
新业态引领新发展。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赚了钱”。新主体带来新动力。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各类有知识、会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创业者大量涌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新格局展开新期待。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动力得到不断释放,“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美好的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以上的成绩,只从局时局地来看,已令人惊叹;而将其放置于大历史的视野来审视,更觉难能可贵。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三农发展多次经历高峰低谷的起伏跌宕。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始终在发展的高位昂扬奋进,始终以坚定的姿态一路向前。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五年来我们与时俱进地推进三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是理论创新打开了制度创新的闸门,是制度创新撬动了实践创新的杠杆,是实践创新把一个“钻石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说此前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推动三农发展跃上“百尺竿头”,那么这五年的奇迹则让中国三农“更进一步”
这一步,既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基础性一步,更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性一步、转折性一步。
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道路清晰可见。从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到实践上的与时俱进,再到发展中的硕果累累,五年来,我们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熔铸于中国三农事业的伟大实践创新,不仅造就了中国道路顺势有为、逆势上扬的骄人业绩,更坚定了我们推动三农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三农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必须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不动摇,这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总要求、总遵循。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和人民至上治国理政要求的高度审视三农发展之要,切实增强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决不能因为三农形势向好就有所松懈,决不能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而有所减弱。坚持重中之重战略不动摇,不仅过去讲、现在讲,未来还要一直讲下去;不仅是体现在号召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不仅要始终坚持,更要不断创新,大力拓展重中之重的内涵与外延。强农惠农的手段可以变化、机制可以创新,但是力度决不能减弱、投入决不能减少。
必须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这是我们新形势下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在三农领域同样具有重大指引作用。正是因为将新发展理念深深根植于实践的沃土,我国三农发展才获得了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信心与源泉。我们要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精神指引,崇尚创新理念以强农,注重协调理念以惠农,倡导绿色理念以兴农,厚植开放理念以助农,推进共享理念以富农,不断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工农、国内外发展,这是我们新形势下推动三农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凡执事者,需融会贯通,事物发展错综复杂的脉络,方能遍览无疑。当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很多时候,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已经不再是三农自身,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往往要到城市找答案。必须坚持统筹发展的战略,全力疏通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从城入乡的流通渠道,有序引导工商资本进军农业,激活三农发展的新动能。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农业。要学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与世界的接轨中寻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新发展。
必须始终坚定不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这是我们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本质要求。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水区、发展动能的转换区、社会转型敏感区,各种挑战和困难接踵而至,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坚定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保持稳定的信心和决心。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找到三者的平衡点。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在推进发展中扩大人民福祉,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要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越是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越是要注重和谐稳定。把改革的文章做好,把发展的劲头鼓足,把和谐稳定的工作抓好。
必须始终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是我们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工作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全局上协调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事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搭建了农村改革的框架。如果说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那么改革走到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顶层设计则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在今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既要注重以全局视野、长远眼光看问题,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同时也要用好“试点引路”的法宝,通过局部的试点试验,为顶层设计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我们坚信,党的十九大的胜利举行,必将标注一个伟大时代的新起点。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砥砺奋进,开拓有为,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不断开辟中国三农发展的新境界,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