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的心田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20.06.2017  15:05
  6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对话》之“精准扶贫驻村调研一月间”,节目邀请了6位记者讲述他们眼中的扶贫故事。《中国妇女报》记者徐旭在节目上分享了一位“网红”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这位“网红”,就是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第一书记杨修凯。 

  今年4月底,中宣部组织的“双百三同”蹲点采访调研活动启动,130名中央主要媒体记者到100多个贫困村蹲点采访。这一个月,他们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用情报道扶贫工作,感受乡村变化。徐旭,就是这130名记者中的一个。

  在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驻村一个月,徐旭寻找着这个脱贫“明星村”的蜕变的足迹,记录下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扶贫故事,写下了一批反响强烈的报道。在新闻的背后,她又有着怎样的收获与感悟呢?《对话》节目结束后,记者连线北京采访了她。

   修好通向老百姓心里的路

  路,是徐旭在《对话》里与观众分享的第一个话题。

  新平村在2016年摘掉贫困村帽子之前,贫困户有163户、730人,年人均收入不足2100元。当她得知自己要蹲点的是距离首府南宁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新平村时,徐旭的脑子里曾泛起了疑惑,村子离大城市这么近,怎么还曾是个贫困村?

  当车子一个弯接一个弯地往前开时,徐旭明白了——路,可能是制约这里发展的一大瓶颈。

  “杨修凯刚到村里,就有村干部直言不讳地说,她一个女人能有多大能耐,能为我们村修好两条路就不得了了,我们就可以给她发个优秀牌匾。”徐旭说,“其实村民口中‘修好两条路’的期望并不简单,一直以来,坡与坡的路没完全打通,特别是那伦坡和玉迫坡到新平村委的路没修通,这两个坡的孩子要到新平中心小学上学,得绕道别的村走很远。

  然而,杨修凯的到来竟然改变了一切。半年后,新平村修了19条路,共21.5公里,实现了坡坡通路。

  路,也是杨修凯的骄傲。杨修凯喜欢开车带着徐旭在村里的路上兜风,给徐旭讲为村里修路的那段历史,其中“”交通局长的事给徐旭讲了不下三次。有一次,杨修凯听说交通局局长在隔壁村看望他包的贫困户,杨修凯开着车就去找他,局长说自己有车,让她回村等。她说:“您还是坐我的车吧,我怕您不来。

  要修路,就不可避免牵扯到用地。为了解开修路被占地村民的心结,杨修凯一趟一趟地往村民家里跑,一边帮村民干农活,一边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可以说,她修了两条路,一条是看得见的,为村民修的扶贫路;另一条是看不见的,就是打通了一条通向老百姓心里的路。”徐旭说。

   一个“”字让扶贫见真效

  谈及采访杨修凯扶贫故事最大的感受,徐旭用一个“”字概括了对杨修凯的评价——真心、真诚、真干事。

  “当我看到杨修凯那双脚趾缠满了胶带的双脚,我的眼泪差点要掉下来。”徐旭说,这双脚也是杨修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干实事的见证。

  为了提高村里水稻的收益,杨修凯找到做农业企业的朋友,选择了适合新平村种植的优质水稻种子无偿送给村民种。然而村民并不积极。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她用村民的闲置地种了3亩水稻,插秧、施肥、除草全部自己干。由于不适应水田环境,她的双脚脚趾感染溃烂。村民心疼她,劝她不要再下地了,她笑着说:“没事,我是学医的,上点药就好了。

  收获的季节,试种的水稻每亩达到了近500公斤,蒸熟摆上饭桌,颗粒饱满,清香扑鼻。在农产品展销会上,这种米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被一抢而空。村民开始试种杨书记推荐的水稻,并给这种有机米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第一书记大米”。

  “其实农民的心就像这一块块田地,你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徐旭说,“杨修凯收获的是村民的信任。

  后来杨修凯为村里引进了龙头企业,发展金香柑种植。在流转土地的时候,村民就说:“书记,你的任期只有两年半,但我这个合同要签30年,两年半之后你走了,我们怎么办?”杨修凯回应道:“如果你信任我,我就是这个村一辈子的第一书记,为你们负责是我一辈子的责任。

  量地的时候,村民都要求杨修凯能够站在田边看,因为她站在那里,村民才觉得代表公平,心里才踏实。所以公司流转的700亩土地就是杨修凯站在土地边,一亩一亩量出来的。

  “我在采访的过程中也接触了很多南宁的扶贫干部,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我还来不及写。杨修凯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扎根在贫困村,真正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徐旭说。

   全社会形成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采访中,这一体会让徐旭感触颇深。

  在新平村,李桂玉、黄秋云、唐丽红如今被人称为“金香柑三姐妹”。2016年年底,邕宁区在广西农学院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循环经济与种养综合技术提高培训班,通知发到村里,开始报名的人还挺多,但到真正出发的时候只有这3位妇女坚持了下来。一周的学习让三姐妹收获颇多,她们成了村民们眼中属于“见过世面”的女人。培训归来,三姐妹试种金香柑,还成了村民学习的对象,有的向她们咨询技术,有的像她们一样改种了金香柑,还有村民看到了培训带来的好处,特地去村委会询问下一次培训班何时举办。

  “在贫困面前,三姐妹不等不靠不要,尽力想办法找出路,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在采访过程中,我被她们的故事深深感动着,连夜写下《广西‘金香柑三姐妹’》的报道。”徐旭说。

  而杨修凯的后盾单位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对新平村的大力支持也让徐旭印象深刻。杨修凯来新平村报到之前,四医院院长对杨修凯说:“对你的能力我们很放心,我希望你一定做到一点,就是善待村民。”直到驻村后,杨修凯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那不是简单的叮嘱,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这份责任,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一样扛起来。他们筹资13万元修缮村办公场所、添置办公用品、厨房用具,开通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还打一口60米深的水井,修了水塔,解决村委的用水难题,村委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订购村民的鸭子,一年订4000只以上,帮助村民创收。他们还经常给村里送爱心物资……

  徐旭说:“其实,我看到在杨修凯的扶贫故事里,还包含着很多人的努力:当地党委政府的务实作风、当地扶贫干部的倾情付出、贫困群众的勤劳奋斗、后盾单位的无私奉献,等等,只有这样形成合力,脱贫攻坚战才一定能打赢,也一定能够打赢。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
暴雨致南宁250个用电户停电 应急抢修全部恢复供电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通讯员 肖军)昨日,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