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壮志为山区"造血" 党建引领扶贫"破冰"(图)

28.11.2014  03:01

广西新闻网 记者 凌聪 通讯员 杨通站

 

沙里瑶族乡苦岭坳屯半年时间大变样。 广西新闻网 通讯员 杨通站 摄

“在石漠化贫困山区扶贫,与天斗难,与地斗难,与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斗更难。”在百色一位驻村书记曾经的玩笑话,道出了这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要害之处”。

三年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扶贫与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定在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沙里村,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上对其进行帮扶,并着重给予群众产业扶持,增强贫困山区造血功能。

如今,以沙里瑶族乡沙里村弄怀屯为核心点,凌云县下甲乡彩架村至沙里公路沿线的肖坪、毛洞、兴隆坳、苦岭坳、那爱、弄谷等六个示范点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连点成线,新农村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

成排的“小洋楼”、一条条种植产业链、一个个农业技术培训班……曾经的“贫困典型”如今变成了新农村示范带,农民的口袋开始鼓了,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极大转变。近日,记者踏入新农村示范带,一探扶贫攻坚“造血”的妙招。

改变落后思想:选敢说的会长带好村民

“搞好新农村建设,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并不只与资金有关,它也反映出村民的文化精神追求。”沙里瑶族乡苦岭坳屯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会长向胜香对 广西新闻网 记者说。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成功打造沙里瑶族乡弄怀屯、弄利屯两个新农村示范点以后,继续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把苦岭坳屯作为2014年扶贫联系新农村示范点进行建设。

借鉴弄怀屯、弄利屯建设的经验,开始建设苦岭坳屯新农村之前,5月份该屯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成员就由村民推选出来了。会长向胜香针对沙里村弄怀屯群众思想落后、参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做工作,让群众思想从“要我参与”向“我要管理”转变。

“我们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一些思想转得快的村民主动让出自家的地建起村级活动中心。”向胜香说,一些村民看到了有人带头,也慢慢自觉地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如今闲暇的时候,苦岭坳屯58岁的村名冯庭让会带着孙子在村屯的活动中心上玩。“这毕竟我们的家乡,看着村里变得越来越好,村民还是会开心的。”冯庭让说。

“本以为就是修修路什么的,和自己没多大关系,想都没敢想村子能变那么美,现在觉得当初的思想有点落后了。”村民骆大叔说。仅半年时间苦岭坳屯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740米村屯道路实现硬化美化,1座生态净化投入使用,1700米的排洪沟彻底解决了村里的内涝和排污问题……苦岭坳屯看不出苦样子,村民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