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工匠】刘俭:续写坭兴陶传奇的“雕刻达人”

01.02.2021  11:05

人物核心提示:刘俭,钦州市永和兴陶艺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30多年的坭兴陶从业经历,让她熟悉坭兴陶制作整个流程并精于每个环节的工艺制作,擅长浮雕古典仕女图案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传统填泥工艺更是一绝。获得过30多次省级及国家级奖项。

  匠心金句:追求完美和极致,精雕细琢每一件作品,将坭兴陶技艺继承和发扬下去。

  她常年坚守,用诗情画意,传承传统技艺;
  她潜心钻研,用一双巧手,勾勒坭兴传奇;
  她精益求精,用一把刻刀,雕出壮乡神韵。
  她就是坭兴陶填泥工艺守护者、“雕刻达人”——刘俭,钦州市永和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

  37年坚守,只因“喜欢

  出生于坭兴陶世家的刘俭,从记事起,就看着外祖母和父母一辈做陶。
  “我爸爸妈妈也都是坭兴陶厂第一批工人,我从小就在坭兴陶大院里长大,经常趴在窗口上看师父们做陶,觉得很有趣。”刘俭回忆起童年时光,师父们闲暇时用泥捏一些小动物给孩子们当做玩具玩,给孩童时期的她带来了许多乐趣。
  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童年的温暖回忆,经常耳闻目睹各位坭兴师父的制作过程,刘俭从小就喜欢上了坭兴陶。成年后,她入厂后便轻车熟路,很快进入角色。
  做陶本是件常人看来极其枯燥乏味的事,但在刘俭的世界里,却是她的全部。
  为了让坭兴陶作品更加有艺术感,刘俭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美术班培训学习绘画,以及购买书籍自学绘画。特别是经常得到著名画家邓敦伟在绘画理论方面的指导,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得到钦州坭坛雕刻泰斗黎昌权手把手无私地传授雕技。
  在经年累月的坚守中,她潜心钻研,积累了深厚的绘画和雕刻功底,技艺日臻完善。
  手握刻刀,身体微微向前倾,全神贯注地雕刻作品。这些动作,刘俭重复了37年。
  她虚心好学,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机制改革,钦州坭兴陶业曾一度步入低谷,不少坭兴人才外流至广东等地淘金,刘俭并没有见异思迁跟风走,一直默默地坚守阵地。
  “喜欢很重要,你喜欢一样东西就会一直坚持去做。”刘俭从老一辈坭兴陶师傅手中接过接力棒,将那些珍贵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一生不断向前的力量。

  潜心钻研,守护传统填泥工艺

  记者近日走进钦州市永和坭兴陶艺有限公司,一件件设计巧妙、图案清晰、雕刻细致的坭兴陶作品整齐摆放在展厅。这些历经泥与火双重考验的作品,源自刘俭和坭兴陶匠人之手。
  在展厅里,《梦圆》坭兴陶罐、《天佑中华》坭兴陶鼓、《桃富裕》坭兴陶瓶等作品,别有一番韵味,展现窑变千彩的魅力。
  “这些作品运用了填泥传统工艺,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刘俭介绍道。
  这种有趣的“以泥填泥”——坭兴陶填泥传统工艺,发明于清朝时期。坭兴陶填泥的泥料都是钦州特有的原生态泥料,其所填充的泥料与坭兴陶本体在烧制过程中不相吸食,十分容易脱落与开裂,技术要求高,且填泥的每一刀都要求非常精准,不能出错,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
  “填泥这项传统工艺工序繁琐,比单纯的雕刻要难得多。”谈到填泥,刘俭不禁感慨,“回报率低,逐渐被人遗忘了,现在坚持做填泥的匠人很少了。
  “我从小就看见我妈妈在做填泥工艺,我不想让它失传了。”2013年,年逾半百的刘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断地对自己说,一定要传承好填泥工艺,让填泥艺术在坭兴陶作品中得到升华。
  “填泥需要耐心和时间反复去填泥、抛光。”说到坭兴陶填泥工艺,刘俭向记者娓娓道来,“先把挑选好的石头敲碎,放到水里静置,等待一段时间,将水过滤掉,剩下白泥;然后将装饰用的白泥经过精密的配比调和,将白泥通过手工技艺,精准镶嵌填埋在坭兴陶坯的雕刻凹陷部位,使镶嵌填埋的白泥与坯身表面平齐,坯品经过精准温控电窑烧制,打磨抛光后,镶嵌填埋在雕刻凹陷部位的白泥和坯体表面平整光滑。
  近年来,刘俭在潜心钻研填泥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研发出坭兴陶特殊镶嵌装饰制作工艺,并且通过工艺技术和加工设备的创新,使得镶嵌装饰坭兴陶的制作速度大幅提升,成品率上升,产品品质稳定,让传统的坭兴陶镶嵌装饰制作工艺焕发新生。

  秉承匠心,雕刻壮乡神韵

  多年的追梦路程,低调内敛的刘俭秉承一颗匠心,严谨甚至于有些苛刻地对待每件坭兴陶作品。
  从造型的构思、设计到整体的制作修改,再到细节的深化、完善,她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坭兴陶上。正因为如此,她的坭兴陶作品既古拙有味,又不失现代气息。
  “‘团结和谐纪念瓶’这个雕刻很难,图案很复杂,人物多,每一个人的神态动作都要雕出来是非常难的。”刘俭回忆起多年创作经历时说,“平时做坭兴陶雕刻只需要一两层,团结和谐纪念瓶需要四五层,难度很大。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特别定制了一份坭兴陶的“团结和谐纪念瓶”作为回赠中央代表团的纪念品。刘俭负责“壮乡欢腾迎盛世”的少数民族人物浮雕刻画,既有大美广西的奇山秀水和高铁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元素,又有12个世居民族载歌载舞欢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场景。
  雕刻的难度极大,且耗费时间和精力非常多,在坭兴陶雕刻中较为少见。一般人不敢轻易接受这个任务,刘俭毅然接下这个任务。
  纪念瓶上的线条看似简单,但并非简单罗列,所有的细节和阴影,既要思考整体器型的大小,还要兼顾主次分明。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和生动,刘俭渐渐总结出一套实用的规律,例如为了突出人物和景色,营造空间感,就必须将风景雕刻得更细致立体。
  每天10个小时的工作强度,从白天到晚上,历时200多天,从夏到冬,刘俭一刀一刀雕刻着,完成了“团结和谐纪念瓶”的制作。灵动逼真的人物造型、迎风舒卷的飘带,起伏有势的远山和流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壮乡神韵,还展现了坭兴陶浑厚有深度的韵味,让刘俭收获了满满的赞誉。
  “她的技艺非常好,指导我雕刻的时候,非常严格,但又很细心和耐心。”20年前就跟着刘俭学习雕刻的张顺秀说,“从她身上,我还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近年来,钦州成为中国坭兴陶都,坭兴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坭兴陶技艺能传承壮大,刘俭毫无保留地把这些工艺技术传授给徒弟们。
  如今,刘俭获得过30多次省级及国家级奖项。对于未来,她说:“我离不开坭兴陶,继续雕琢自己的作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做陶的乐趣和作品在自己手中升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