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到无能为力 拼搏到感动自己

06.06.2017  10:23
  2017年5月31日,又一起制毒大案被侦破,查获冰毒成品超半吨,这也是广西历年缴获冰毒最大的制毒、贩毒案。战友以这种方式告慰在天英灵:科伟兄弟,你放心吧,你未竟的事业,我们替你完成。如果甘科伟还活着,他一定会快意欢笑,与战友痛饮庆功酒。然而,没有如果。

  时间倒流回几个月前,2017年1月15日。甘科伟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参与侦破特大毒品案之后,倒在了大捷前夕。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寒风细雨中,整座城市惜别英雄,4000多人的送别队伍,那么绵长、恸然。

  时间追溯更久远些。甘科伟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是他的内心独白,也是对禁毒事业最深情的告白。

   拼命三郎——

  “几次劝他休息,他却只是摇摇头说不要紧

  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三楼,情报大队办公室。

  尽管甘科伟已经离去好几个月了,但靠窗的他的办公桌,没人舍得动一下,嵌在台卡里的照片,眼神刚毅坚定。一切如故。仿佛,他仍会像往常一样,风风火火地推门而入,坐下,打开电脑,眼睛一瞬不眨地盯着屏幕,手指翻飞。

  2016年12月28日,甘科伟正是从这里出发,奔赴江西瑞金,收集和研判案件的线索。为了这起案件,他已经连续加班了两三个月。

  这次出差,一路奔波,行程紧凑。先乘飞机前往赣州,再换乘动车到瑞金,当天20时到达目的地后,立即着手研究案情。同行的同事周明和黄辛新注意到,甘科伟有些疲惫,面部有点浮肿,还有感冒的症状。

  29日是忙碌的一天:一大早,他们到瑞金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查看嫌疑人笔录,进行研判分析。“信息还不够,需要提审。”甘科伟皱了皱眉。下午即提审嫌疑人。审讯果然取得重大突破,嫌疑人交代嫌疑车辆上有行车记录仪。甘科伟很兴奋,马上导出GPS数据,当晚便还原出行车轨迹,向破案又迈出重要一步。

  其间,甘科伟几次捂头呻吟,大家劝他休息,他只是摇摇头说“不要紧”。

  马不停蹄,30日23时回到南宁,甘科伟说要尽快向专案组做汇报。然而2016年12月31日7时,一个电话让黄辛新整颗心揪了起来:甘科伟因脑溢血昏迷不醒,正在医院抢救……

  2017年1月2日,凭着甘科伟研判出的线索,南宁市成功破获近年来广西最大一宗生产制毒物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查获毒品2.15吨。行动结束,战友们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希望用胜利的喜悦唤醒他。然而,奇迹没有发生。

  “忠诚的道路浴血荣光,英雄的足迹越走越长”。心底的歌,无声吟唱。

  5月19日,电视播放一则新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公安英模中间说,广大公安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你们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党和人民感谢你们。”甘科伟的妻子抱着不满5岁的儿子,盯着电视,潸然泪下……

   刀尖舞者——

  “他总抢在最前头,抢在最危险的地方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身为警察,最能掂量出这句话的分量。

  在甘科伟病危之即,医院通知家里人拿出他最喜欢的衣服给他穿上,知他、懂他的家人准备了警服。是的,他一定愿意,这一身藏青戎装,陪着他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没人说得清楚,甘科伟从什么时候开始坚定地选择当警察。或许,是他成长的环境使然。甘科伟的老家是一个靠近边境的小镇,他见过染上毒品家破人忙的惨剧,他曾对父母说“我能救一个是一个”。或许,养育过他的伯父是警察,那身守护一方平安的藏青,早早熏染入他的眼眸。

  从警生涯,他展现了身为警察的血性与担当。

  2011年,以张某洪为首的贩毒团伙从云南中缅边境购进毒品然后贩运到南宁。为侦破此案,甘科伟乔装打扮,深入虎穴,前往云南西双版纳中缅边境卧底。离家近一个月时间里,他与境外贩毒分子面对面,机智周旋,收集线索,最终掌握了罪犯的活动规律、交易方式,成功打掉这一贩毒团伙。而当时,他的妻子怀有身孕,正需要人照顾。

  “在各类重特大案件中,他总抢在最前头,抢在最危险的地方。”同事黄胜深有体会。

  最惊险的一幕出现在2013年6月。一辆毒贩的车子开出海鲜市场。甘科伟与黄胜立即行动,两部车前后夹击,控制嫌疑车辆。没料到,当时嫌疑车辆所处位置中间护栏竟然有一道缺口,毒贩只要一左转掉头,便有机会逃脱。“甘科伟冲上去,把手伸进车窗里努力拔钥匙。”黄胜回忆,毒贩历来凶狠,哪里肯束手就擒,加大油门要跑。“科伟,松手,危险!”黄胜大喊。甘科伟被拖行了10多米,摔了下来,车轮“”地从他脑袋边飞驰而过……“只差几厘米的距离,差点就碾到了。他冲锋起来简直不要命。”黄胜叹息。

  那一次,甘科伟右半边身体大面积擦伤,仍坚持带伤作战,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毒品海洛因10块。事后,家人从他那得到的信息是:骑电单车不小心摔的。

  “我这辈子好像就是为当警察而生的。”不止一次,他跟挚友袒露心声,言语间满是自豪。

   最强大脑——

  “用绣花般的功夫,让死的数据开口‘说话’

  “甘教授”,同事喜欢这么称呼甘科伟,更多的包含着钦佩与叹服。

  在新时期,禁毒斗争形势严峻复杂。贩毒集团往往编织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犯罪手法越来越隐蔽,并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反侦察能力。对付狡猾的“狐狸”,需要更聪明的“猎手”。

  “仅靠传统的侦察手段,已无法对毒品犯罪进行有效打击。甘科伟是大数据时代的新型禁毒警察,他敢于突破传统,善于创新情报研判方法,是广西甚至全国情报研判的顶尖高手。”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陈洪生这样评价。

  一串数字、一个绰号、一个图像、一张卡片或者一个相关的数据信息,经过抽丝剥茧,精准研判分析,就可能落实嫌疑人的身份,往往能把一起毒品贩运案件关键的人员、贩运方式、联络方式、网络层次、贩运路线等核心信息基本弄清,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支撑。这就是甘科伟的过人之处。

  “甘科伟往往能在庞杂的数据中,用绣花般的功夫去提炼有用线索,让死的数据开口‘说话’。”经常与甘科伟合作办案的廖源说。

  在一起缉毒案件中,警方从贩毒人员黄某某车上发现了多张卡片。这些卡片可能并不与案件直接相关,可甘科伟从中梳理出了相关信息,又横向对比了现有的案件线索、已掌握的可疑人员动向,寻找彼此之间的联系,最终绘出了一个庞大的涉案网络,范围涉及全区崇左、钦州、大新等多个地市。“一开始,他随手拿一张A4纸想把这个关系网络画出来,结果画不完,最后换了一张大的A3纸,还画得密密麻麻。”廖源说。

  自治区公安厅对这一批线索的深挖工作高度重视,在此后的几年里,几十个涉案团伙落网,一百多起案件破获。直到现在,从这张A3纸发散出去的线索和侦查方向还在发挥作用。

  甘科伟生前仍在寻求新的突破,他花费大量心血主导推进南宁禁毒战线情报研判系统的建设,一旦建成推广,每个侦察员都可以运用到实战中。“我们会沿着他没有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陈洪生说。

   丹心为民——

  “这道‘选择题’并不难,但他的答案出人意料

  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四楼,民警休息室。靠门的下铺,曾是甘科伟的床位。加班加点累了,甘科伟会从三楼办公室跑上来,在这里眯上一会儿。

  甘科伟的妻子小黄俯身整理丈夫的遗物,叠起一床没有被套的旧棉被,很多地方都已经脱线,轻轻一抖,棉絮扑扑地落了一地。“这是他在警校时发的被子,用了十多年,一直都没舍得扔。”小黄轻轻抚着被子。

  甘科伟家境不好。上警校时,总是快到期末了家里才勉强凑齐学费补上。警校的一位老师回忆,一个大冷天的早上出操,甘科伟穿了一双凉鞋跑操,老师把他留下来问怎么穿凉鞋训练,后来才知道他的运动鞋坏了,经济困难,没鞋子了。

  去年,甘科伟家里努力建起了新房,但以甘科伟微薄的收入,也没能帮上家里什么忙,对此,他一直很歉疚。

  经济上的转机并不是没有,而且非常有诱惑力。

  2015年,甘科伟借调公安部期间,出色的信息研判能力得到了公安部领导和国内各省市同行的认可,在业内有了响当当的名声。这时,一家国内顶尖互联网企业闻讯而来,直接找到公安部,以一年50万底薪外加提成的优厚待遇,向甘科伟抛来橄榄枝。

  几乎所有朋友都认为这道“选择题”并不难。一边实际年薪可能超过百万,而另一边月薪才三四千元。然而,甘科伟的答案偏偏出人意料。

  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这是一把无形的尺子,量出了胸襟的宽度、境界的高度。

  “他一直不敢把这件事告诉我,怕我埋怨。我还是无意中从他同事那听说的,这也是我们相识20年来,他唯一隐瞒我的大事。”小黄说。

  今年的清明节期间,战友们再次去殡仪馆缅怀甘伟科,缓缓地念出《致战友甘科伟的一封信》:“我们将继承你未竟的事业,坚守在惩恶扬善的公安禁毒战线上。禁毒的旗,我们扛着;首府的安定,我们守护着……

  此时的天空又飘起了细雨,温润,沁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