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其他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8.04.2015  01:15

服务业(泛指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以及一系列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北海市其他服务业[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不仅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且成为吸纳劳动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

本文根据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剖析了其他服务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北海市其他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北海市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总体运行良好,单位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法人企业快速增长。 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全市共有服务业法人企业5284家,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2410家,增长83.36%。其中,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2201家,占服务业法人企业总数的41.65%,比2008年末增加1036家,增长88.93%,增速比服务业法人企业快5.57个百分点(详见表1-1)。

从行业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 在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中,总量排在前三位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重分别为31.94%、23.58%和11.31%,与2008年末相比,分别增长162.31%、115.35%和159.38%,新兴产业发展明显加快(详见表1-1)。

 

表1-1按行业分组的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家、%)

 

2013

比重%

2008

同比增幅%

服务业(第三产业)合计

5284

-------

2874

83.86

其他服务业小计

2201

100

1165

88.9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28

10.36

181

25.9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1

3.68

235

-65.53

金融业(只含其他金融业)

6

0.27

5

20.00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

519

23.58

241

115.3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03

31.94

268

162.3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49

11.31

96

159.3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3

1.50

23

43.4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39

6.32

68

104.41

教育

26

1.18

16

62.5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3

0.59

5

160.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4

9.27

27

655.56

注: 因网吧行业2008年放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2013年放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而造成这两行业同比增、减幅度较大。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私营企业占据绝对份额。 在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中,内资企业2190家,占99.5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家,占0.32%;外商投资企业4家,占0.18%。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总数的2.41%,与2008年末相比,下降27.40%;私营企业占65.74%,与2008年末相比,增长90.14%,非公经济发展成效明显(详见表1-2)。

 

表1-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家、%)

 

2013

比重%

2008

同比增幅%

合计

2201

100

1165

88.93

内资企业

2190

99.50

1154

89.77

国有企业

53

2.41

73

-27.4

集体企业

33

1.49

46

-28.26

股份合作企业

3

0.14

17

-82.35

联营企业

4

0.18

16

-75

有限责任公司

534

24.26

101

428.71

股份有限公司

77

3.50

67

14.93

私营企业

1447

65.74

761

90.14

其他企业

39

1.78

73

-46.5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7

0.32

6

16.67

外商投资企业

4

0.18

5

-20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心城区单位集聚明显。 在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中,中心城区(海城区)单位最多1706家,占全市总数的77.51%,与2008年相比,增长93.86%。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郊区(银海区)作为新区开发的主阵地,以房地产、商务服务为代表的其他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三经普”资料显示:2013年末,银海区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181家,与2008年相比,增长166.18%,增速最快(详见表1-3)。

 

表1-3 按地区分组的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家、%)

 

2013

比重%

2008

同比增幅%

全市

2201

100

1165

88.93

海城区

1706

77.51

880

93.86

银海区

181

8.22

68

166.18

铁山港区

51

2.32

32

59.38

合浦县

263

11.95

185

42.16

(二)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全市2201家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资产总计为527亿元,占服务业法人企业总数的48.46%,与2008年相比,增长758.39%。其中,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资产总计增长较快,分别为5047.78%、1487.98%、1217.93%和1073.21%。资产总计过亿元的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有48家,比2008年多34家,增长242.86%(详见表1-4)。

 

表1-4按行业分组的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亿元、%)

 

2013

比重%

2008

同比增幅%

服务业(第三产业)合计

1087.45

-------

543.9

99.94

其他服务业小计

527

100

61.45

758.3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6.00

20.11

21.74

387.5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8.85

3.58

13.85

36.10

金融业(只含其他金融业)

0.27

0.05

0.09

200.00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

46.33

8.79

0.90

5047.7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59.00

49.15

16.31

1487.9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4.52

4.65

2.09

1073.2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6.16

12.55

5.02

1217.9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69

0.70

0.66

459.09

教育

0.48

0.09

0.15

220.00

卫生和社会工作

0.17

0.03

0.07

142.8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1

0.38

0.57

252.63

 

(三)营业收入大幅提高。 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全市2201家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营业收入为66亿元,占服务业法人企业总数的24.13%,与2008年相比,增长72.60%。分行业看,全部营业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达3300%;处在二、三位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为271.43%和212.50%。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71家,比2008年多40家,增长129.03%(详见表1-5)

 

表1-5按行业分组的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亿元、%)

 

2013

比重%

2008

同比增幅%

服务业(第三产业)合计

273.48

-------

182.08

50.2

其他服务业小计

66

100

38.32

72.6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2.67

34.35

13.24

71.2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41

21.83

17.03

-15.38

金融业(只含其他金融业)

0.01

0.02

0.01

0.00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

2.88

4.36

1.18

144.0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01

1.52

4.37

37.5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83

4.29

1.06

166.9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64

23.70

0.46

3300.0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73

1.11

0.49

48.98

教育

0.19

0.29

0.26

-26.92

卫生和社会工作

0.25

0.39

0.08

212.5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52

0.79

0.14

271.43

 

(四)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加强。 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全市服务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70590人,比2008年末增加21971人,增长45.19%。其中,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32547人,占服务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1.1%,比2008年末增加12451人,增长61.96%,增速比服务业法人企业快16.77个百分点。

在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中,总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839人,占27.16%,与2008年末相比,增长33.90%;房地产业7132人,占21.91%,与2008年末相比,增长192.9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606人,占20.30%,与2008年末相比,增长69.95%(详见表1-6)。

 

表1-6按行业分组的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2013

比重%

2008

同比增幅%

服务业(第三产业)合计

70590

-------

48619

45.19

其他服务业小计

32547

100

20096

61.9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839

27.16

6601

33.9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78

6.08

3262

-39.36

金融业(只含其他金融业)

32

0.10

25

28.00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

7132

21.91

2435

192.9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606

20.30

3887

69.9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928

9.00

1282

128.3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00

4.61

797

88.2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418

4.36

833

70.23

教育

366

1.12

342

7.02

卫生和社会工作

367

1.13

67

447.7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381

4.24

565

144.42

 

(五)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北海市其他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核算资料显示:2013年,全市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5.9亿元,是2008年的1.7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2%,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6%,占GDP的比重为1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拉动经济增长达1.5个百分点。

 

表1-7其他服务业经济发展情况(万元)

行业测算数据

2013年

2012年增加值

(可比价)

2008年增加值

(可比价)

现价增加值

可比价增加值

 

 

 

 

 

地区生产总值

7349971.69

6530827.78

5764277

2764852

服务业(第三产业)

2185303.42

1903473.20

1761507

1092960

其他服务业

1258634.51

1117870.51

1033130

666436

 

二、北海市其他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北海市其他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总体水平偏低。 当前,北海市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需求的增长。核算资料显示:2008-2013年全市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低于GDP平均增速7.5个百分点。2013年,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1%,大大低于工业70.6%的贡献率。在全市大力发展工业的背景下,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24.1%下降到2013年的17.1%。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也由2008年的39%调整到2013年的30%,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6.2个和16.4个百分点。

(二)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当前,北海市其他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居多,大型企业寥寥无几,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差,缺少足够的发展动力。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全市2201家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中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有71家,仅占总数的3.2%。户均营业收入为299.86万元,营业收入低于户均收入的法人企业占92.2%。

(三)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北海市其他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导致整体竞争力偏弱。核算资料显示:2013年,在北海市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41.67亿元,比重为33.1%,非营利性服务业37.99亿元,比重为30.2%,两块合计占其他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3.3%。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金融业,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合计仅占其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36.7%。

(四)城乡发展极不平衡。 当前,北海市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无论是单位数还是实现的增加值都相对集中在中心城区---海城区,而县域服务业发展远滞后于城市。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海城区有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1706家,占全市总数的77.51%,其中年收入过千万的法人企业51家,占全市总数的71.83%。而合浦县、银海区和铁山港区其他服务业法人企业所占比重偏低,依次占总量的11.95%、8.22%、2.32%,且分布的多为中小企业。

(五)市场化程度较低。 当前,与相对成熟的发达地方相比,北海市其他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政府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多,如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服务领城尚未建立等。从而限制了其竞争力的提升,抑制着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人才支撑不足。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高、精、尖管理人才的吸纳能力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服务业从业人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当前,北海市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是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工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在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七)服务业发展缺乏抓手。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当前北海对服务行业的管理仍以分行业秩序管理为主,没有一个专门全面统管服务业产业发展及政策落实的综合管理机构,在具体措施上缺乏抓手,许多工作只停留在研究探讨层面,尤其是对牵涉全市服务业发展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关键项目和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项目缺乏引导推动的实际工作手段。

三、加快发展北海市其他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有效途径。北海应结合自身实际,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科学规划,机制创新、政策引导,努力实现服务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要成立政府领导为责任人的服务业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目标考核机制,切实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外。三是要加强服务业行业协会建设,积极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和服务业产品技术创新、交流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二)完善政策机制,创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因地制宜,研究编制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根据国家各项产业发展政策,做好相应政策的深化、细化、配套和延伸。三是制定服务业产业优惠政策和导向目录,在工商登记、税收、信贷、水电、土地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优惠。四是要打破行业垄断,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多种经济参与的合理竞争局面。五是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大力营造诚信务实、公正公平、和谐开放的市场环境。

(三)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主动承接服务业的国际和国内转移,大力促进国内国际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入。二是优化行业结构,在保持服务业投资不断增长的同时,合理选择投资重点方向,提高投资效果,实现由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为主,向生产性服务业和民生服务业为主的转变。三是优化投资主体结构,按多元化的思路,理顺投资体制,推进服务业市场化运作,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筹资为主体,银信融资为支撑投入机制。同时,每年政府要安排一定的资金以贴息和补助形式,支持鼓励服务业发展。

(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动力,大力发展服务业。 一是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培养分离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并通过做大、做精和做强,为制造业企业更好地服务,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辐射、健全城市功能并围绕城市市政建设、城市公共管理和社区建设需要来发展服务业。三是积极发展新农村服务业,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扶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培育邮政、快递、物流等运输方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努力为农业现代化做好配套服务。

(五)推动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建设。 创建服务业示范园区,发挥产业聚集的辐射和示范效应,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北海市应依托区位、商圈和人居环境优势,重点围绕休闲旅游、港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服务、科技研发设计等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以服务业重大项目为支撑,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增强园区产业聚集功能和发展后劲,辐射带动北海市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六)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 一是加快标准化建设,培育龙头品牌企业,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筛选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实施跟踪服务、指导和监测,使其逐步成长为服务中的行业龙头,推动品牌服务战略的实施和名牌的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制定服务业人才引进计划,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等方面人才,同时要加强岗位职业培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注: 其他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中除去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其他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只含其他金融业),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经营除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12个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