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小变化”彰显城建“大理念”

01.01.2017  08:34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打造海绵城市,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可有效地解决“马路拉链”、城市内涝等问题,让城市建设既有“面子”,也有“里子”,也是贯彻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推动绿城品质升级,建设生态宜居南宁的重要体现。

  2016年,南宁成功入选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未来将建设131.11公里综合管廊,逐步消除“马路拉链”和“蜘蛛网”;同年,南宁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南湖公园、石门森林公园、广西体育中心和示范区内中小学海绵化改造等一大批服务民生的重点海绵项目建成,减轻了城市内涝,改善了首府生态环境,获得了市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成功入选全国地下管廊试点城市

  在火车东站片区长虹路的地下,有一条全长1370米的“”字形地下综合管廊,为这片热土未来的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为什么要建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南宁地下管线的种类达10多种,无论是哪一条管线出现问题,都需要开挖道路,成为“马路拉链”。而当遇到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施工挖掘时,路面就难以恢复原本的平整,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如何杜绝这类“马路拉链”的出现?实际上,南宁市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正是“对症下药”的良方。多年前,南宁就开始启动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在体制机制方面,南宁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专业的管廊公司,率先在国内实行特许经营权制度;同期出台了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配套政策。在工程建设方面,早在2016年前,南宁市已开工建设9个综合管廊项目,部分管廊具备管线入廊条件。

  此外,广西已将综合管廊建设列入“十三五”重点工作,并确定南宁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城市。南宁已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线综合、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规划10多项,编制了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导则、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确定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等规划要求。

  可以说,南宁地下管廊建设在全区起步早、建设领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5月,南宁市成功入选2016年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3年试点期间,将获得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未来将建131.11公里地下综合管廊

  成功成为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标志着南宁在树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壮乡首府方面迈上新征程。

  我市将全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重点保障12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设,按国家相关考评要求顺利完成;进一步拓宽地下综合管廊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引进管廊建设相关新技术、新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水平,如探索引进预制拼装技术,争取在我市管廊五年项目建设规划中进行推广应用。

  2016年,南宁市计划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共17个,总建设规模为53.8公里,计划总投资为43.61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0个,建成管廊长度16.6公里,完成投资5.29亿元。其中,佛子岭路综合管廊于2016年8月31日建成投入使用,是广西首条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随着管线入廊,原本立于道路中央的高压电塔、水泥墩均已被拆除,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市共安排地下综合管廊项目49个,总建设规模为131.11公里,预计总投资约为100.82亿元,项目主要分布在凤岭北火车东站片区、五象片区、三塘片区等,以及结合旧城改造的江南片区。

  南宁市作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通过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将为我市加快建设“四个城市”提供有力保障,也有利于我市更好地面向东盟国家,展示南宁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

   海绵城市建设初显雏形

  那考河湿地公园内,清水潺潺,翠鸟欢唱,享受周末时光的居民三三两两在公园内漫步。从公园入口处“金桂广场”拾级而下,沿途设置有“旱溪”“植草沟”“潜流湿地”“净水梯田”等一系列海绵化设施。

  作为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项目,那考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了一系列海绵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实现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修复那考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发挥对水资源的调蓄作用。

  这是南宁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成效的缩影。自2015年4月成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来,南宁市按照“治水、建城、为民”的总要求,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高效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目前,南宁市已制定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计划,项目覆盖水生态修复、公园绿地、道路广场、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和排水管网六大类。其总体目标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悬浮物去除率不低于50%,竹排江、南湖水体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体。

  海绵城市建设三年实施计划共安排项目203项,计划总投资87.71亿元,示范区面积54.6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11月,已累计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89项,已完工74项,在建56项,已建成区域面积22.7平方公里。

  青秀山兰园是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微缩样板。在海绵化改造前,青秀山兰园一侧山坡上红土裸露,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无序排放,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经过水环境治理和海绵化改造,雨水充分利用于景区绿化浇灌。

   周边环境和品质大幅提升

  区域小变化彰显城建大理念。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后,建成了南湖公园、石门森林公园、那考河等重点海绵项目,并显海绵效应,减轻了城市内涝,改善了首府生态环境,同时带来了周边的环境和品质大幅提升。

  下一步,南宁市将不断探索适合本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模式、方法,着力提升建设水平;着力推进海绵体连片化建设,近期将集中建设那考河上游全海绵体建设,远期着重推进南湖—医科大海绵体、邕江两岸海绵体、竹排江带状海绵体、五象岭森林公园海绵体等连片化建设,同时继续开展居住小区海绵化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