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逐利这个"病"更需如何"下药"

03.04.2015  19:43

  据新华社电,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深改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在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京华时报》4月2日)

  平心而论,对于公立医院逐利“忙赚钱”这事儿,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说并未少操心,更没有袖手旁观。无论是取消药品加成,还是基本药物价格的下降,甚至还设置“药比”等量化指标来对医疗机构的收费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考核。相关的监管与约束,其实算得上有的放矢,也不可谓不给力。奈何,现实的境况相当尴尬,药品加成、以药养医的问题,尚未根治,“癌细胞”反而还有进一步扩散的嫌疑。“大处方”未平,“大检查”又起,对于监管者而言,如何应对这“摁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的确相当棘手,并非易事。

  应当承认,医疗逐利当然是一种“”,但假如仅仅是停留在“头痛医头”的表面疗法,自然难以根治,甚至不可避免会复发甚至转移。事实上,将公立医院逐利,全部归之于医疗机构的见利忘义,甚至拿医德说事儿,看似有的放矢,实则并未切中七寸。

  真实的情形是,对于不少公立大型医院而言,仅靠拨款,很多只够给离退休人员发工资。而无论是医疗服务所需要的投入,还是医护人员的薪资,维系医院运行的成本与开支,却不能被忽略不计。于是,说公立医院是不赚钱,当然口是心非,但公立医院为何会逐利,背后的原因却更需反思。一方面,公立医院的运营,当然离不开钱;盖大楼、买设备,吸引人才,更是花销巨大。假如医院的运营与发展所需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甚至医护人员的收入都要与医疗服务的创收挂钩,那么,公立医院的逐利化,其实已是必然的宿命。从医疗服务的各环节中谋求创收,医疗服务处处表现得更像“商家”,与其说是见利忘义,毋宁说也有迫不得已的成分。

  而无论是“大处方”还是“大检查”,尽管维持并补偿了公立医院运营的资金缺口,但由此所导致的“医药倒挂”与“医检倒挂”,却愈演愈烈。现实中,一位主任医师看一个病人7块钱,一天看60个都不够500块,一个月不够1万块,辅助科室检查人员收入都高过医生,对于医疗服务的价值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扭曲与负面激励呢?

  基于此,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性,最需质疑的也并非医疗机构不择手段忙赚钱,而是从机制上保障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充分尊重并体现医疗服务价值,并将医疗绩效的评估与医疗服务收入之间进行有效隔离。唯此,公立医院逐利的“病症”,才能获得有效疗治,而非“摁下葫芦浮起瓢”。(吴江)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