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广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02.02.2016  15:27

十二五”时期,广西各地以优化农业结构,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狠抓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蔬菜生产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成为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2015年预计蔬菜产值达617.5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3.1%提高到14.7%,蔬菜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主要成就

(一)蔬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生产结构调整优化

十二五”期间,广西依托地缘及“天然温室”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秋冬“北运”蔬菜、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又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2015年广西蔬菜种植面积122.09万公顷,与2010年相比增加21.33万公顷,增长21.2%,“十二五”年均增长3.9%,比“十一五”的平均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秋冬蔬菜种植面积达54.09万公顷,占广西蔬菜总播种面积的44.3%,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2%,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粤港澳地区的“菜园”。

十二五”时期,广西蔬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为18.3%,比“十一五”的16.3%提高了2.0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南菜北运”项目的实施和市场结构性、周期性供需加大,广西蔬菜产业发展迎来了机遇,质优价高的精细蔬菜种植面积发展迅速,特色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分品种看,2015年茄果类种植面积比重为11.8%,比重比2010年的9.9%提高1.9个百分点;叶菜类、其他蔬菜类分别提高0.2和2.6个百分点;白菜类、块根类和瓜菜类分别下降3.5、0.4和0.7个百分点。

(二)蔬菜产量增速较快,产量在全国排第十位

十二五”期间,广西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见图1),2015年,广西蔬菜产量达2731.39万吨,跨过2700万吨大关,迈上了新台阶,比2010年增加630.47万吨,增长30.0%,“十二五”年均增长5.4%,比“十一五”的年均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十二五”末,广西蔬菜产量在全国排10位,占全国蔬菜总量的3.4%,位次比“十一五”末前进1位,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

(三)食用菌生产实现新的跨越,设施化生产比重明显提高

2015年,广西食用菌产量达54.0万吨,比2010年增加25.5万吨,增长89.3%,“十二五”年均增长13.6%,食用菌产量创历史新高。其中设施食用菌产量69.2万吨,占食用菌产量的31.2%,比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十二五”平均增长29.5%,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十二五”期间广西共生产食用菌222.1万吨,与“十一五”相比增加105.3万吨,增长90.1%,年均增长13.6%。

(四)特色蔬菜快速发展,价格稳步提高

十二五”时期,广西通过推广先进种植、栽培和管理技术,质优价高的特色蔬菜品种快速增长,大宗蔬菜增长平稳,生产价格稳中有升,蔬菜产销两旺,蔬菜生产方式由单纯规模扩张向品质和效益并重转变。

从品种看,2015年茄果类产量344.2万吨,比2010年增加113.1万吨,五年年均增长8.3%;葱蒜类产量106.3万吨,年均增长7.2%;水生菜类产量79.2万吨,年均增长7.0%;其他蔬菜类产量136.9万吨,年均增长6.4%;豆类产量170.1万吨,年均增长6.1%;叶菜类产量664.8万吨,年均增长5.9%;块根类产量365.2万吨,年均增长4.5%;瓜菜类产量365.6万吨,年均增长4.4%;白菜类产量463.9万吨,年均增长1.8%。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广西蔬菜生产价格指数为103.3%,比“十一五”末累计增长32.3%,年均增幅5.7%,比广西蔬菜消费价格指数年均增幅低0.2个百分点。

(四)区域蔬菜生产稳定增长,北部湾产业带发展较快

十二五”期间,北部湾(南、北、钦、防、玉、崇六市)、右江河谷(百色市)、湘桂通道(柳、桂、来、河四市)、西江流域(贵、梧、贺三市)四大蔬菜产业带生产稳定增长,在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农业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北部湾产业带发展较快,产量占广西总量的四成;右江河谷产业带种植规模持续扩大,比重提高。据统计,2015年北部湾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为49.7万公顷,占广西的40.7%,比2010年提高1.1百分点,五年平均增长4.5%,蔬菜产量1125.7万吨,占广西的41.2%,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年均增长6.0%;右江河谷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为9.7万公顷,占广西的7.9%,比2010年提高0.2百分点,年均增长4.5%,产量达221.3万吨,占广西的8.1%,年均增长5.5%;湘桂通道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为42.0万公顷,占广西的34.4%,年均增长3.4%,产量达866.8万吨,占广西的31.7%,年均增长5.0%;西江流域蔬菜产业带种植面积为20.7万公顷,占广西的17.0%,年均增长3.3%,产量达518.7万吨,占广西的19.0%,年均增长4.8%。

十二五”时期广西四大蔬菜产业带生产情况表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速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万公顷)

(万吨)

(万公顷)

(万吨)

(%)

(%)

北部湾产业带

39.9

841.1

49.7

1125.7

4.5

6.0

右江河谷产业带

7.8

169.5

9.7

221.3

4.5

5.5

湘桂通道产业带

35.5

680.2

42.0

866.8

3.4

5.0

西江流域产业带

17.6

410.0

20.7

518.7

3.3

4.8

(五)蔬菜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广西各地积极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1”提升行动方案,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集约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区,扶持和建设高标准、规模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企业。还大力推进“南菜北运”农产品流通建设,开通了百色-北京果蔬绿色专列,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升级,逐步形成了以基地生产、蔬菜加工、专业市场批发的产业集群。2015年广西规模以上蔬菜加工总产值32.9亿元,比2011年增长4.7倍,蔬菜加工利润总额1.7亿元,比2011年增长1.5倍。2014年亿元以上的蔬菜交易市场,成交总价值58.1亿元,比2010年增长88.0%;蔬菜出口量达33.5万吨,比2010年增长33.0%。据商务部门调查,2014年广西蔬菜外销量为1000万吨,比2010年增长25%。

二、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依然以家庭自主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涌现出一些蔬菜专业户,但是大部分专业户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管理粗放。而大规模种植或实行产供销联合经营的只占少数,导致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品牌。

(二)市场信息闭塞,农民盲目种植较为突出。农户主要以上年蔬菜售价作为今年种植品种的依据,缺乏市场供求信息,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在生产上时常出现盲目性和滞后性,造成蔬菜品种的种植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导致部分品种的蔬菜出现滞销;在销售上主要坐等商贩上门收购,缺乏主动权和议价能力,难以取得更好的销售效益。

(三)蔬菜深加工水平较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窄。蔬菜深加工的规模和水平是蔬菜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蔬菜加工总产值占农副食品加工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4%。目前,广西的蔬菜产业仍以大规模的初级产品种植和销售为主,蔬菜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产业链延伸不够,鲜菜比例过高、粗加工产品较多,蔬菜产业化经营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且蔬菜流通体系建设相对迟缓,产销衔接不力,交易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较低,运销能力相对不足,影响了蔬菜商品化处理。

三、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推进蔬菜基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围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尽快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和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不断提升蔬菜品质和供给能力。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协作”的联结机制,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业风险,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积极培育和扶持广西品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支农力度,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的薄弱环节,鼓励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资产重组、整合资源等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桂系”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构筑流通网络平台。应重视蔬菜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基地生产、零售市场、批发市场、集散点为一体的宽领域、全方位、开放型蔬菜流通网络,实现蔬菜产销一体化。首先做好对农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引导,帮助农户优化种植结构,适应市场,真正实现增产增收;其次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加强与各大中城市联系,建立销售网点,街接全国大市场,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扩大市场覆盖面;再次鼓励支持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引导各地开办网上专题农产品促销活动,组织企业及大户参加区内外各种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多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