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现状研究

08.11.2014  20:03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南宁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以建设南宁市工业卫星新城为目标,围绕食品加工和生物制造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推动产业升级,继续深化“造城运动”和“再造乡村运动”,完善城市功能,保持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开发区工业现状

根据《南宁市关于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的指导意见》(南府发[2013]18号)精神,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为食品加工、轻纺消费品、生物制造(含生物制药)。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的工业产业主要分为食品加工、生物制造、机械制造、轻纺制鞋、家具制造等5个大类,并逐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生物制造(含生物制药)”为支柱的特色产业格局。2013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长产业链,继续重点打造食品加工、生物制造(含生物制药)两大产业,并形成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截止目前,食品产业园已完成产业园的初步规划,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已规划有6平方公里的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制造核心区。

2013年工业总产值143.93亿元,同比增长12.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68亿元,同比增长12.42%。全部工业增加值35.24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74亿元,同比增长13.12%;工业投资61.62亿元,同比增长33.31%。

二、工业发展的具体做法、成效

(一)加速聚集工业产业

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出台企业发展奖励、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等扶持政策,成立工作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强优企业,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两大产业。2013年百威啤酒、美国嘉吉、皇冠制罐、中粮包装、品冠食品、大海阳光药业等19个项目顺利推进,双汇食品、伊利冷饮、王老吉饮料、韩太食品等24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总数达到75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50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4家。

(二)注重招大引强

积极参加各类招商节会,宣传推广开发区,提高开发区知名度。围绕重点产业,组织人员到广州、上海等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主动走访拜会重点企业。2013年引进中粮包装、印尼金光、广药王老吉、正大集团食品深加工等20个项目,总投资668604万元。

(三)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打造绿色园区

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实施。2013年南宁市下达开发区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为下降3.5%,开发区2013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09%,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比目标任务(下降3.5%)低3.59个百分点。

(四)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成效明显

数字化园区”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依托产业优势,着手打造“智慧园区”,行政机关已经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室。引进中介服务机构,着力打造“企业服务超市”,拟搭建广西首个可全方位为企业推荐优质服务机构和提供融资担保、事务代理、协作配套等方面服务的平台—企业服务超市,以降低企业服务成本,提高服务企业效率。目前企业服务超市(网络版)正在试运行,并已有60多家包括银行、担保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入驻。配合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中小企业网络集群,为开发区企业搭建企业与政府交流平台、企业与机构资源交互平台、企业与企业推广拓展平台。2013开发区共有59家优质企业加入了南宁市集群网。

(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 、深入实施“造城运动”。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旅游度假区、宁武越南风情小镇、供热、垃圾处理等4个专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布进一步优化。与武鸣县签订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推进县、区一体化发展。健全城市功能,开工建设名都山庄等多家星级酒店,引进建设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筹建东南亚小商品市场,建成大帽山公园、大帽山城市广场、小帽山美食广场公共休闲娱乐场所,城市管道燃气投入使用;打造房产东盟板块,嘉华城、华天铭城、现代阳光城等10个商品住房项目同时建设;实施“绿满园区”工程,完成道路绿化16.3公里;新建健康绿道18公里,总长达到30公里,倡导休闲健康生活理念,打造“休闲之都”。

2 、加快推进“再造乡村运动”。 宁武越南风情小镇列为市级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已全面开工。山水田园小镇已签约,正在启动征地拆迁工作。华侨城一期1508套住房交付入住,二期工程全面建设,未来3-5年将有10000多的农业职工转移到开发区中心区居住,变成城镇居民,增加产业工人。规划建设宁武、武帽农业田园社区,打造精品乡村生活环境。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高坡农场、紫莲城等家庭农场和私家庄园,打造庄园经济、会议经济、周末经济。

三、下一步工业发展思路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工业发展思路。 以工业化、信息化为主导,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服务入园企业,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造城运动”和“再造乡村运动”,重点突破城市发展、征地拆迁、项目用地、筹融资等瓶颈问题,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统筹推动开发区由“”向“”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措施。

1 、着力打造南宁市工业卫星城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打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2)注重招大引强,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以税收贡献为导向,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高招商引资奖励标准,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调整招商思路策略,重点围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招大引强。注重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的上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注重引进生产公司和销售公司,避免产销分离。

(3)开发工业地产,降低入园成本。大规模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实行租售结合,先租后卖。原则上只有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可单独供地,中小企业一律引导进入标准厂房,集约节约用地。2013-2014年计划开工建设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4)清理闲置土地,拓展发展空间。对部分已招进但占地多、税收贡献小、不符合产业政策或没有资金继续维持建设生产的企业项目及时劝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2 、着力抓好现有企业服务,提升企业效益

(1)完善企业扶持政策。 以企业税收贡献为导向,提高企业扶持标准。积极组织企业申请上级各类扶持资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技术改造。深入实施“引金入区”战略,引进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入区,加强银政企合作。成立企业服务超市,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事务代理等优质中介服务,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等问题。

(2)重点解决困扰农民工就业的两大问题。 建设2800多套公租房、率先在广西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解决农民工最关心的子女教育和住房问题,吸引农民工到开发区安居乐业。

3 、实施“造城运动”,完善投资发展环境。

2012年,开发区开始实施“造城运动”,用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经营开发区,拓展城市空间框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聚集人气、商气,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相继完成了总规、控规以及城市设计、水系、绿道、电力、公交、旅游、农业小镇等十几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农民工邻里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公园以及学校、医院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布局或建设当中,中行、工行等金融机构相继进驻,北部湾银行已在开发区设立市级支行,开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工业卫星城市的框架。

4 、开展“再造乡村运动”,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以房换房”等方式,逐步引导各农场大部分职工群众搬到中心区集中居住,彻底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增加中心区人气,腾出农村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创新农业地产,建设农业小镇,打造诗意乡村,吸引一批热爱自然、渴望回归自然的有钱、有闲的人到开发区的乡村居住生活。

二是已引进了广西农科院、水果总站、蚕种研究所以及农业庄园、私人农场、高端农业会所等一批集农业开发、乡村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项目,且已建成南宁市最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广西最大西甜瓜基地。

四、需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配套基础设施滞后,园区建设资金短缺。园区建设资金投入比较单一,主要靠开发区财政投入,导致配套基础设施滞后。而目前开发区仍处于发展初期,财力比较弱,加上近几年开发区通过借(贷)款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偿债压力大。请求自治区政府加大对开发区基础建设的扶持力度。

(二)用地、融资、用工等问题没有全面改善。由于土地指标均未能及时落实,导致很多项目无法落地。工业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融资更难。随着入驻企业的急增,企业用工特别是技术岗位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因此请求自治区政府加大就业政策扶持,服务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

(三)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开发区企业原有的厂房或其它房屋因多方面原因不能办理土地证、房产证、阻碍了企业贷款难问题,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开工建设或达到时序进度,造成土地闲置,为集约用地,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请求自治区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土地进行标准厂房建设。同时,开发区财政收入不高,政府投资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投资的标准化厂房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请求自治区政府予以支持。

面对新形势,开发区将牢牢把握多重历史机遇,科学判断和把握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思维、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开发区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