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宁建筑中式元素 鼓楼风光美铜鼓音绕梁(图)(1/7)

20.01.2015  12:23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博物馆展出的古铜鼓。(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探秘

      南宁建筑中的中式元素5

      鼓楼风光美铜鼓音绕梁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李平/文 何学俏/图

      连日来,我们带领读者朋友漫步南宁,足不出户就“游”遍了东盟和欧洲各国,饱览了异国他乡的特色建筑,也领略了不少中式建筑风情,最后,让我们再次好好欣赏一下最具本土民族特色的侗鼓楼和铜鼓吧。

      广西侗族有30多万人口,侗家人说,只要有鼓楼的寨子,必是侗族村寨无疑。鼓楼,已成为侗族村寨的一个标志与象征;侗族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佳节,村民欢聚鼓楼坪,莺歌燕舞,热闹非凡。

      想要欣赏原汁原味的侗鼓楼,你得不辞辛劳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如果只想走马观花,借景抒怀,那么在南宁就可以了。

      现如今,不管是在江南水街、广西文物苑,还是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你都能见到几可乱真的侗鼓楼,时而还能观赏到侗族民俗表演,领略到侗族风情。

      鼓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檐角突出翘起,玲珑雅致,如飞似跃。最重要的是,不论鼓楼以何种建筑形式出现,其顶层都会置放一面齐心鼓,故称鼓楼。

      鼓楼是侗家精神生活的寄托。“鼓置楼上,遇事则鸣”。它既是族人议事的去处,又是祭祀、聚谈、娱乐的场所,“冬烤火,夏歇凉,聚众议事好商量”。 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平日里村寨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如遇火灾、匪盗等,则击鼓呼救,鼓声一起,寨寨相传,信息很快就会传至深山远寨。正基于此,侗家人对鼓楼、长鼓都特别喜爱,他们把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民族精神熔铸到一座座木构建筑中,形成了独具侗族特色的“鼓楼文化”。

      据了解,侗寨鼓楼为数众多,仅贵州从江、广西三江两县,就有220余座。而在广西龙胜平等乡,小小一个平等村,就建有鼓楼11座。

      在广西,除了侗鼓楼,铜鼓也是不得不说的一件器物。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青铜铸造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打击乐器和礼器,广西则是我国古代铸造和使用铜鼓的主要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广西不但全境都有铜鼓出土,而且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珍藏和使用着铜鼓。

      铜鼓大气而庄重。走马邕城,你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广西文物苑,一进大门就可以见到一面巨大的铜鼓。此外,该苑还珍藏、陈列有宏大的古铜鼓雕塑群;而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其外形更直接取材于极富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整座建筑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

      结束语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是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如今,南宁这座日新月异,建筑风格呈多样化发展的南国都市,不仅集传统、现代、欧美、民俗等建筑风格于一体,而且这些风格与绿城越来越自然地融合,既明快活泼,又折射出特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当你用发现的眼光去欣赏和审视这座城市每一天的变化和发展,相信我,你一定会“看见”更多不一样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