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老编老记"走转改" 新农村"上党课"看变化

30.11.2015  16:08

  村民建起了现代农业果蔬基地 记者  赖有光    摄

 

南宁日报社“走转改”活动实践基地在那蒙坡挂牌成立 记者  赖有光    摄

 

那蒙坡新农村,白墙灰瓦、绿水青山 记者  赖有光    摄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孟娟娟)特殊的“党课”开到了新农村,老编老记们脚踏实地写好稿的意识也更为强烈。11月27日,南宁晚报党支部的党员及一线采编人员走进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新江社区那蒙坡,开展生动而接地气的主题党课暨“走转改”活动。

  “山容水意那蒙坡,壮乡竹韵新农村”。刚走进那蒙坡,大家就被美丽的乡村风光所吸引。竹林环绕的清澈水塘里鸭子悠闲地游着,山坡上是一栋栋青瓦白墙的现代化小洋楼,中间或有几栋青砖黑瓦的古院落,村道不是柏油马路就是青石红砖。不远处的田间,一个个白色的蔬菜大棚连成片。

  据介绍,那蒙坡有3个小组共162户人家,去年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在建设中充分尊重现状肌理,按“五带、五片、五组团”的自然空间布局为基础,融入壮乡特色元素,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该村建设有嘹啰广场、知青楼、外立面改造等30多个工程项目,还建设有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村中的水塘、小湖都能保持常年清澈。原先的古院落被保留了下来,古老的砖和石板也被利用起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了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变了。以前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种地也仅仅是种水稻、甘蔗之类的,赚不了多少钱。现在村里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回来了,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开起了小商店,有的则盖起蔬菜大棚,种起采摘水果。

  在记者编辑走访的时候,一户孙姓人家的农家乐刚接了一个几十人的旅游团,“赚了不少钱”。村里的老奶奶在家门前听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这新农村示范村真好,以后要是农村都像这样,城里人估计都想回农村了。”一位记者感叹说道。

  参观结束后,南宁晚报党支部开展了党的知识和新闻业务学习抢答活动。“三严三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新出台的规范党员纪律的文件是什么?”“说出几个南宁市去年建设的首批新农村示范村名称”……虽然冷风阵阵,但火热的抢答让现场的气氛也热闹起来。

  “这样的党课应该多开展,记者编辑都应该多到农村到基层看看,鞋子沾上泥土,稿子才有深度。”大家表示,部分记者编辑较少有机会走进农村,这次走进新农村的综合示范点,切身体会到新农村的巨大发展变化,更感受到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次活动让大家更深地认识到只有扎根基层,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新闻,以后一定要写出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新闻。

  当天,“南宁日报社‘走转改’活动实践基地”在那蒙坡挂牌成立,南宁晚报的编辑记者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各示范村开展“走转改”报道,把更多鲜活的新闻奉献给读者。

 

  乡村游也带旺了村民办的农家乐 记者  赖有光    摄 

  ■新村采风

  回乡创业  在家门口就能致富

  在那蒙坡村口的小广场旁,有一处雅致的房屋,名叫“陆屋”。白墙青瓦,古朴雅致,开阔的庭院里种着蔬果树木,清新怡人。进入内院一看,这里不仅是村民的居所,原来还是一家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农家菜和住宿。

  肉质紧实的土鸡肉、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鲜嫩脆甜的竹笋……27日上午,这些正宗农家菜刚被端上“陆屋”游客的餐桌,马上被一扫而光,游客徐女士还专门买了几只土鸡,带回去给家人尝尝鲜。

  “我们对农家乐的建设坚持‘最大限度保留原有乡村元素’的原则,让游客能真正体会到农家生活,而不是像逛公园似的走马观花。”新江镇人大主席陆仕冬介绍说,目前那蒙坡有4家农家乐,其中由政府出资帮助建设了两户农家乐示范户,提供农家菜、烧烤、民宿和卡拉OK等旅游项目。周末时游客量能达到500至1000人次,到了节假日,如果不提前预订,可能就没有座位了。

  陆仕冬说,以前村里的年轻人总想着往外跑,如今那蒙坡的环境变好了,选择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大家干劲十足。”返乡创业村民孙家富也和家人一起办起了农家乐“富实人家”。此时,庭院里摆放着不少新鲜果蔬、土鸡、饮料等。原来,这几天有几名东北游客在那蒙坡度假,选在“富实人家”留宿,这些菜便是为他们准备的。

  “之前丈夫在外面打工,我就负责带孩子,不仅辛苦挣的钱也不多,回来开了农家乐后,边带孩子边挣钱,日子越过越舒心。”孙家富的弟媳李丽华笑着说,上个月他们的农家乐进账1万多元,既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老人,全家人一起干活,关系更加融洽了。(记者 廖欣)

 

 记者在田间地头采访 记者  赖有光    摄 

  ■新村之变

  产业发展作支撑

  回归乡村“”味

  走进那蒙坡,一股原汁原味的“土味”扑面而来。清澈见底的湖水,美人蕉、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依湖而长,一丛丛的刺竹在房前屋后摇曳,增添了几丝“”味;屋子前,长势茂盛的红薯藤套种小番茄;7000多米长的坡道、巷道硬化改造都是采用当地特有的红砂岩为主材;土法建造的民宅均按原样改造,青砖灰瓦白墙,外立面改造则注重凸显壮民族特色及屋顶设计……

  “去过不少综合示范村,这个村子留给我们的印象最深,这里还保留着浓厚的乡土味道,让返乡的人还能认识路、找到家。”一边走,记者编辑们一边感叹不已。

  “要让示范村回到真正的‘土’味,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撑。而且农民也不会‘洗脚上田’,还可以继续回到田里劳作。”陆仕冬说,近年来,邕宁区政府积极为那蒙坡牵线搭桥引进企业投资。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把分散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整片入股给企业的信托流转、土地入股的方式,吸引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投资。并采用“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民”的合作模式,升级传统农业,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优质果蔬、绿化苗木、畜禽养殖、农家休闲等产业,帮助农民实现致富梦。

  陆仕冬算了去年的收入情况:一个大棚一次可以收西瓜1500~1750公斤,去年收了3次,一个大棚一年能收西瓜5000多公斤。60个大棚一年就可以收30万到35万公斤西瓜,总产值可达100万元。按农民与公司“五五分成”的分配模式,那蒙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到4万~5万元。

  尝到甜头后,村里还计划年底把周边的2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起来。华夏本草公司计划分三期投资8亿元,打造2000亩以中草药园区为主的“农养文旅”相结合的综合体。其中,一期投资3个亿,建成现代农业、中药养生、乡村文化和乡村休闲旅游的综合体,带动村民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开发生态乡村旅游,通过资金收入、劳务收入、旅游收益等多渠道增加收入。目前,土地流转协议已经签订70%,争取年底完成土地流转手续的签订,明年正式开工建设,农民家门口“致富梦”的愿景不再遥远。(记者 凌剑伊)

编辑:梁丽玲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