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法院引入智能语音识别系统 书记员庭上不用记

18.10.2016  10:33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韦薇  通讯员  倪娜)“现在开庭……”法官话音刚落,电脑笔录文档上就出现了“审判长:现在开庭”的字样,随后整个庭审记录中的内容均准确无误地转化为文字,显示在笔录里。整个庭审过程仅用了不到半小时。昨日上午,在兴宁区法院1-1法庭,该院首次将语音识别系统应用到庭审记录中。

  据了解,引入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记录庭审,这在南宁市还是首例。以往的庭审案件中,经常能看到书记员忙碌地打字,记录下法官和诉讼参与人说的每一句话,而昨日的庭审中,书记员却一直未碰过电脑键盘,整个庭审过程都由语音识别系统在整个同步记录和显示。

  在这次庭审中,依托这套智能语音识别庭审系统,书记员平均录入速度可达300~350字/分钟。庭后,书记员只需修改和删除少量信息,便可根据系统内置各类案件笔录模板,快速生成标准化庭审笔录,大大提升庭审的质量和效率。平时至少需要开庭一两个小时的案件,当天只用了不到半小时。

  法庭上的激烈辩论,要真正起到作用必须体现在庭审记录中。“以往的庭审笔录,不是法庭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记下,而要经过书记员的理解、归纳,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有时还可能因为书面庭审笔录记录得不全面或不准确,引起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质疑。”法官说,采用语音识别系统后,法官可以全神贯注主持庭审,控辩双方也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但能提高庭审效率,更有利于司法公正。

  据了解,该智能语音识别软件只需事先安装在电脑即可“一键启动”,审判人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的发言可自动载明发言人角色,显示转换在文档之中,形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庭审笔录,准确率为95%以上。语音识别系统上线,也意味着法院积累的数据将会越来越多,今后还可开展法官庭审习惯分析、当事人画像、案件预判等大数据利用,来促进法院审判更公正。

编辑:陈轶凡